“嶺上留云·洪波畫展”亮相保利藝術中心
9月6日,由中國畫學會、保利藝術中心、中視集團主辦的“嶺上留云·洪波畫展”在北京新保利大廈保利藝術中心舉行。洪波經常往返于中國、美國多地,一方面足跡所至,均以畫筆將所見山水運之于紙絹;另一方面,在美術交流、促進中美繪畫界交融與合作方面出力尤多,為中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展覽共展出七十余幅作品,其中有泰山、黃山、張家界、重慶、閩東太姥山、臺灣花蓮等寫生精品,也有巨幅山水作品《陽山圖》、《丹巖積翠》等,全面呈現了洪波與古為新,獨具風格的當代山水繪畫面貌。該展覽展至9月12日結束。
9月8日下午,關于此次展覽的座談會在保利藝術中心舉行,美術評論家邵大箴、薛永年、王鏞、陳醉、夏碩琦、劉龍庭、鄭工等參加了該研討會,對洪波的藝術創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中華書畫家雜志社總編輯王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洪波是旅美畫家,雖然很年輕,但是成就比較突出,他往來于美國和中國之間,其作品題材一部分是中國的山水,一部分是美國的山水,在傳統山水畫基礎上又有新意,在表現美國的山水作品中又有古意,他在中國傳統山水畫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對于古代山水的筆墨程式做了很多臨摹,我看王鏞的作品,特別是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有一定的傳統功力,在章法、虛實處理上能看出他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又不失模仿某家某派,在近現代畫家中更多受黃賓虹、傅抱石的影響,他以傳統的筆墨描繪美國山水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新意,同時還保留古意。”
洪波,號出海堂主,現居美國。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國加州大學客座教授。畫風清新渾厚,氣韻生動,其藝術成就獲美國政府多項嘉獎,踐行“用中國畫畫美國山水”得到學界關注,作品為美國亞太博物館、漢庭頓圖書館、加州大學、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等中外許多學術單位,美術機構所收藏。
作為近年來國際畫壇的青年才俊,洪波自幼起受父親的影響,酷愛書法和國畫藝術,之后作為述古堂客座畫家,更是結識很多志同道合的師友,潛心研究傳統繪畫藝術,用細膩的心靈抒發對大自然的依戀;后來旅居美國,大量吸取西方文化的營養,他將美國風光囊括于筆下,以廣闊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態廣采博收,又以高度的靈氣將其融為一體,在筆下升華為淡雅深遠的意境。同時,他以詩性情懷探索民族繪畫新路,融合中西又能展現民族繪畫之精神,搭建起一座溝通中美繪畫藝術的橋梁,為本來僅屬自然風光的美國景致添加了人文內涵,又給中國畫帶來新的美感。
洪波的作品參展眾多國內外重要美術展覽,屢獲大獎獲。2005年,作品《邊山此嘉樹》獲首屆中國寫意畫展優秀獎;2007年,作品《樹色凝深谷》參展第三屆全國中國畫畫展;2010年,作品《云去云來嶺上峰》參展“激情盛會,翰墨流芳”——慶祝中國廣州亞運盛會全國畫展,獲優秀獎,并于2011年參展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第二屆現當代中國水墨回望三十年”展覽;2012年,作品《水落秋宇空》參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2013年,作品《閩東太姥山奇峰圖》參展“第一屆全國中國畫學術展”。
近年來,洪波先生積極參加中美文化交流,他在美國等地舉辦過“泉聲松韻”、“凝丹流翠”、“溪山清遠”、“碧嶂煙嵐”等國際性巡回展覽,獲得美國政府多項嘉獎。特別是2013年4月他在加州大學《用中國畫畫美國山水》學術講座得到了學界的高度關注,美國加州大學教授Richard E. Strassberg說:“洪波呈現給大家的作品,這是用一種非同尋常的視覺藝術表達形式,并且這種獨特的視覺藝術表達形式是深深扎根于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的。”美國媒體報道:“在他的研究和探索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嶄新的中國畫藝術理念的形成,看到了地域性畫風的雛形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向。”美國評論家Lloyd Ikerd指出:“他的山水畫中著重表達了中國文人的情操和品味,觀賞洪先生的作品是一種難以忘懷的體驗:你會不知不覺地融入畫中的境界。”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