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疆味相聲”的大旗
扛起“疆味相聲”的大旗
記新疆相聲巴扎
新疆相聲巴扎演出現場
2012年10月,新疆相聲巴扎成立;2013年元旦,首場相聲大會在新疆話劇院舉辦;2013年2月1日,新疆首家相聲劇場開業,相聲巴扎常態化演出;2013年4月12日,新疆第一個民營相聲企業——新疆聚賢相聲巴扎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誕生。一時間,新疆相聲巴扎在天山南北傳遍,成為新疆曲藝界的一件新鮮事,也成為新疆曲藝界老前輩相繼稱贊的高興事。
曲藝人的相聲夢
新疆相聲巴扎的創建人莫興偉,自幼酷愛曲藝。因為曲藝,他成為一名文藝兵,在10年軍旅生涯中,十余次參賽獲獎、立功,實現了文藝自身價值;因為曲藝,他認識了相聲表演藝術家李立山,拜在他的門下,學習相聲創作和表演;并拜師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楊明揚,學習高(元鈞)派山東快書藝術;因為曲藝,他用近20年的時間堅持、追求,曲藝已經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004年底,莫興偉離開部隊時,按規定可以轉業回山東老家安置,但恩師李立山的一句“新疆是個好地方,這片沃土不能沒有曲藝”使他毅然留在了烏魯木齊。為追求曲藝之夢,他首先請李立山確定了“新疆相聲巴扎”這個具有新疆特色的名字,并邀請中國曲協主席姜昆提詞。同時招募愛好曲藝及從事過文藝工作的戰友、師兄弟、徒弟、徒侄等16人搭建了演出班子,組建了隊伍。初創時期,作品創作是關鍵,莫興偉的辦公室離家只有500米,但為了創作新作品,他吃在辦公室,睡在沙發上,經常通宵達旦不回家。有時睡到半夜來了靈感再起來創作,就這樣反反復復、廢寢忘食。1年的時間,由莫興偉組織創作、改編的相聲、快書、快板等曲藝節目就有50多個,場場精彩不斷,笑聲不停。
路在何方
新疆是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的靈秀之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殷文碩、孫仕達、董楓桐等為首的一批曲藝前輩相繼來到新疆,把曲藝的種子播撒到了這片土地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人們的生活很艱苦,文化生活也很匱乏,能坐在臺下聽相聲,給枯燥、單調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樂趣。也正是在那個時期,相聲以它獨有的魅力,在新疆文化陣地上占領了一席之地,得到各族群眾的喜愛。當時烏魯木齊市專門成立了曲藝團,創作演出了大量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生活的作品,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傳統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全國相聲走入低谷,新疆更是難逃此運。加之曲藝前輩紛紛步入晚年,甚至相繼離世,烏魯木齊曲藝團也終因難以支撐而宣布解散。這個時期曾有行內人笑說:“能站在舞臺上說相聲的專職演員一個巴掌就數完了。”歷年來,新疆曲藝和全國的曲藝大賽都沒有緣分,即使是綜合文藝演出,歌舞類占有八成,鮮有曲藝類節目,更難有相聲出現。新疆曲藝特別是相聲這桿大旗沒有人來扛,更沒有哪個人敢來扛,重塑新疆曲藝新形象的歷史使命交給了青年相聲演員莫興偉。但是相聲劇場的演出實踐讓他們發現,新疆相聲劇場不像京、津相聲劇場那么火,培養期相對要長一些,百姓還沒有養成自己買票進劇場聽相聲的習慣,路還很遙遠。
難不倒的相聲人
新疆相聲巴扎面臨著經費、隊伍、舞臺三大困境。新疆聚賢相聲巴扎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由3位投資人入股成立。劇場收入不多,按一定比例分成后就更少了,連發補助都不夠。曾經一場只賣了兩張票110元,大多觀眾都是組織的。而當觀眾重新愛上相聲,愿意走進劇場聽相聲的時候,要求也高了起來。新疆是多民族地區,而且多數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文化需求有很大的差異,風俗習慣和語言表達都有固定的模式,單單是把傳統相聲和具有新疆特色的老相聲段子搬到劇場是不行的,有一些內地劇場使的包袱很火爆,但在這里未必就能火,簡單把別人的作品里面的方言改成新疆方言,把內地的地名換成新疆的地名也是不行的,要想讓新疆觀眾喜歡,就得按照新疆人的特點講述新疆人的故事,說出“疆味相聲”來。這談何容易,但這群相聲人仍然在堅持著、堅守著,不斷尋找著出路。
春天不遠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相聲劇場如雨后春筍。莫興偉專程到西安、蘭州、上海等地,對當地的相聲劇場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今年6月郭德綱到新疆巡演,也使大家看到了新疆相聲市場存在的巨大潛力。
2013年元旦首場演出時,相聲巴扎專門把新疆的曲藝前輩,以及改了行的相聲同仁都請到了現場觀看。500多人的劇場座無虛席,演出非常火爆。最后一個環節,由演員為曲藝前輩獻花并請曲藝前輩上臺合影留念。此時,80多歲高齡的曲藝前輩董楓桐老先生站在臺上緊緊拉著莫興偉的手不放,激動地說:“你們開創了新疆曲藝的先河,今天看到你們的演出能讓我多活十年。”
然而,相聲巴扎不能曇花一現,演出也應該常態化。相聲在新疆有很大的市場,但如何才能出新作品,留住演員,吸引觀眾?實踐證明:單憑劇場掙不了錢,養不起團隊;單靠政府扶持堅持不了長久;單靠小型演出,相聲巴扎做不大。
為此,莫興偉和他的團隊積極和各文化部門取得聯系。積極參與公益性活動,帶著演員走出劇場走進學校、走進部隊,擴大相聲巴扎的影響,培養更多的觀眾,吸引更多的曲藝愛好者參加到相聲巴扎的隊伍中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新疆相聲巴扎最終被新疆劇協批準為下屬社會藝術團體,讓更多的百姓知道了新疆有個相聲巴扎,一些年輕的曲藝愛好者慕名加入到相聲巴扎隊伍。此外,新疆相聲巴扎也引起了烏魯木齊水磨溝區政府領導的重視,邀請相聲巴扎入駐水磨溝區,在七坊街文化創意聚集園提供演出場地,整修新疆相聲巴扎“水磨劇場”。
新疆相聲巴扎隊伍越來越壯大,觀眾也越來越多。他們即將迎來新疆相聲巴扎的春天,也即將迎來新疆曲藝發展的春天。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