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局”終究不是“武林”
《龍門鏢局》剛剛熱播完畢,該劇的監制、編劇寧財神就發布了要根據觀眾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補拍的消息,再一次引起了關注和熱議。
電視劇《龍門鏢局》海報
寧財神當年以《武林外傳》一躍成為一線編劇,《龍門鏢局》的人物也與《武林外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觀眾也是因為《武林外傳》才去看《龍門鏢局》,這一切都使得大家很自然地把這兩部戲放到一起比較。這樣也許不公平,但無可避免。
《武林外傳》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各色人物、各種事件在“同??蜅!敝幸灰坏菆隽料?。劇中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在積極樂觀的基調下,把人物身上的小缺點放大,引出各種各樣的無厘頭事件,構成一個又一個搞笑卻發人深省的故事?!拔淞帧敝械拿恳粋€故事都有一個圓滿而溫情的結局,可稱得上是一部情景喜劇中的精彩“童話”,得到了無數觀眾的熱愛?!洱堥T鏢局》一出世便戴著《武林外傳》的光環,實際上它與傳統的情景劇相去甚遠。不拘泥古今時空的故事結構和巨資搭建的場景讓該劇有著更自由的藝術想象空間和真實開闊的表演空間。可以說,《龍門鏢局》更像是一部融合了武俠劇、職場劇、穿越劇、情景劇等多種類型的“混搭”版電視劇。
與《武林外傳》相比,《龍門鏢局》的最大變化在于其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在創作方式、表達方式、整體風格和與社會現實結合的緊密度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變。《龍門鏢局》的寧財神充滿了表達的欲望?,F代企業管理、言論自由、刑訊逼供、劇本審查等各種話題,包括人性、道德、法治等各類主題都被其信手拈來,以段子的方式或通過劇中人物的大段獨白糅合進各個劇集,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這些熱點問題經過他的再創作,或吐槽、或詮釋、或辯論,既表達了其自身的立場也巧妙的點中觀眾的心聲。這種表達方式和整體風格較好的貼合了新媒體時代觀眾的欣賞口味,但與此同時,如何讓觀眾有新鮮感、能夠發自內心的笑出來便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大問題。在這方面,作為喜劇的《龍門鏢局》沒有生硬的加入網絡段子,沒有為了搞笑而犧牲人物性格,對社會問題也沒有人云亦云,而是緊緊住抓人物,由人物性格著手,關注于人物的思維邏輯和內心成長變化,引出其對事件的不同態度及處理方式,建構出各色人物關系,并以此推動事件發展,十分難得。就像寧財神自己說的,“我可能更愿意重新返回到人物,從人物的性格、人際關系上尋找喜劇的力量,而不是從資訊和事件中去尋找”。抓住了這一點,事實上就是抓住了喜劇的根本,把握住喜劇出彩的關鍵點。從這個角度看,寧財神無疑依然是一名優秀的喜劇編劇。
當年《武林外傳》啟用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普通觀眾甚至都可以看出他們最初表演的青澀。但隨著劇情的深入和彼此間表演的磨合,他們也逐漸伴隨著劇中人物的成長而成長,成為特色鮮明的演藝明星。此次《龍門鏢局》的創作班底和大部分主演是話劇演員。他們從話劇版《武林外傳》開始,可算是經歷了無數觀眾考驗、真刀真槍打磨出來的演員。他們深厚的表演功底,為觀眾塑造了又帥又衰的陸三金、古靈精怪且武功高強的呂青橙、小貪婪的“花癡”名醫邱瓔珞等性格鮮明、惹人喜愛的形象。不過,演員們的表演總讓人感覺到他們好像都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模仿的對象。這個對象若隱若現,始終貫穿在他們的表演當中,成為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令觀眾有些許不適。此外,無論這樣夸張的表演狀態是導演的要求或是演員自己尋找的二度創作方式,多少有些用力過猛之嫌。在話劇舞臺上,肢體動作、表情都需要適當夸張才能讓場內觀眾感受到情感的傳遞和表達。而在纖毫畢現的電視屏幕上,尤其是在這樣充斥著天馬行空想象力的作品中,語言動作原本走的便是夸張路線,如果演員不能將自己的表演狀態適當收斂,繼續將夸張進行到底,結果便會給觀眾以突兀不適的感覺,大家時不時跳戲吐槽也是必然的了。
《武林外傳》的故事徐徐展開,不急不緩,“武林”這個大家庭的喜怒哀樂和親情、友情、愛情都在輕松愉快的情節中不斷展現。而《龍門鏢局》在故事層面節奏進展過快,對白密集,有些地方緊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有的故事又讓人感覺草草收場。人物層面節奏又過慢,對于人物性格的挖掘也不夠,劇情進行到一半了,有些人物的性格才得到了完善。二者的失衡使得觀眾感覺有些劇集緊湊流暢,有些劇集則顯得拖沓無聊。糊糊和八斗臉譜化、觀眾對白敬祺的誤會,對陸三金和秋月感情戲的不買賬,包括對鏢局不走鏢的吐槽也都由此產生。同時,片中不斷出現的游戲元素,如人物動向箭頭、任務進度條、游戲結果畫面、《街霸》游戲的比武模式讓人或多或少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覺,難免有過于追求藝術表現形式之嫌。
寧財神曾在微博里提醒大家,“我們也曾經不好接受老白和佟掌柜的感情,不大喜歡小郭的刁蠻,甚至厭惡大嘴的膽小和自私,但在看完全劇之后,我們也因喜愛而全部接受了他們的缺點”。《龍門鏢局》可能真的不如當初《武林外傳》那么溫情和好笑,但卻不能否認這是一部好劇、一部用心之作。這是屬于龍門鏢局的另一個江湖,這個江湖里真的有壞人,真的有真刀真槍,真的有血有淚有故事。
無論如何,一場史無前例的互動式補拍和重新剪輯即將開始,我們也將有機會看到一個更加豐富的《龍門鏢局》。但《龍門鏢局》確實不再是那個“武林”,希望它能夠成為唯一的“鏢局”。
也說“醬油炒面”與“餛飩”
——關于《龍門鏢局》的思考
□ 怡 夢
◎ 觀眾并不是想從醬油炒面里吃出餛飩的味道,而是還在惦念著當年那位廚師心無旁騖的興致、誠意與熱情。
笑點不如以前多,人物不如以前有個性,故事不如以前有意思……很多觀眾戴著《武林外傳》的“有色眼鏡”審視《龍門鏢局》,得出的幾乎全是負面結論。寧財神說:“《龍門鏢局》只是路邊攤的醬油炒面,口重,管飽,非說跟你小時候的味道不一樣,廢話,那時你吃的是餛飩!”那么,觀眾說醬油炒面不如餛飩好吃屬于無理取鬧嗎?
客觀地說,影視作品的評價標準是共通的,《龍門》好與不好,都不必把《武林》當成標準。但觀眾對“餛飩”的念念不忘絕不是矯情的懷舊,當觀眾說寧財神的《龍門》不如寧財神的《武林》的時候,潛臺詞其實是《龍門》的寧財神不如《武林》的寧財神了。筆者以為,觀眾說的是創作態度。僅對比兩部作品龐雜的劇情和人物,似乎很難看出名堂。不如就從主題歌中窺其一二。比起普通電視劇的主題歌,情景喜劇的主題歌承擔著更為重大的任務,它最先把整部作品的喜感呈現在觀眾面前?!昂?,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武林》的主題歌《好久不見》呈現的是對話和問候;“滿世界提交簡歷,找工作花了半年,真不想回家啃老,糾結?!薄洱堥T》的主題歌《One Night in塞外》呈現的是獨語和自白。至少從主題歌來看,其搞笑風格從邀觀眾同樂,變成了自娛自樂。
再來看旁證。“三觀自毀,節操盡碎,臺詞巨水,劇情超雷。”這不是網友的神吐槽,而是《龍門》預告片中的“自我介紹”;“比鄉村愛情更時尚,比甄嬛傳更搞笑,比武林外傳更大投資,比士兵突擊更多女星,比步步驚心更多發型,比云中歌、大漠謠更早播出,比迷失越獄二十四小時生活大爆炸破產女孩更懂中國?!边@也不是觀眾的反諷,而是制作方的“自我解嘲”。眾所周知,預告片的作用是把全劇的亮點在短時間內呈現給觀眾,吊起觀眾胃口,讓觀眾想看。而預告片中的自我指涉乃至自我貶低,內里暗含的是拒絕對話,再明確一點,拒絕他者的肯定及否定。自嘲,其實很難不成為一種自我標榜。
從主題歌、預告片這兩個對作品具有提綱挈領意義的文本來看,其關鍵詞都是“封閉”,那么情景喜劇最重要的“情景”,即“龍門鏢局”這個比起“同福客?!眮硭耐ò诉_的空間,是否有“開放”的可能?
“鏢局”和“客?!倍际羌墼捳Z和事件的場域??蜅*M小,敘事起點低,每個人物的加入會帶來新的故事,小則柴米油鹽,大則天地人間,推動情節不斷向前發展。而鏢局是一個集結了金錢和暴力的模型,觀眾對于鏢局的期待是奇珍異寶和刀光劍影,它天然地拒斥了普通人對生活瑣事的講述。而創作者為了延續“客棧”的講故事模式,又不得不照顧人際關系、道德倫理、男歡女愛,故而大部分情節都指向過去,指向了這群人沒有進入鏢局的那個時空。鏢局的四通八達又和情景喜劇相對閉合完整的空間要求是相違背的,這樣的空間設置在情節發展和觀眾期待之間制造了一種緊張。鏢局看似開放,實則封閉。
這種“封閉”的姿態很可能是把觀眾拒之門外的潛在原因。今天,觀眾通過各種媒介獲取的戲謔、搞笑的文本數不勝數,從微博段子到網絡小說,他們已經訓練出了敏銳的感知力。隱藏在文本之后的作者的姿態,是文本與受眾能否達成溝通的先在條件,這種姿態會遍布作品的各個角落,形成一種敘事的語調或情緒,觀眾未必能準確說出哪里不對勁,但與文本之間交流的“不舒服”、“不流暢”肯定是人人都能感覺到的。
自《龍門鏢局》播出以來,評論者對于創作者的普遍認知是,從《武林》到《龍門》,創作者受到生存境遇、素材積累、自我定位等影響,創作風格經歷了從理想主義到變通務實的成長。時代在變,人在變,兩部作品的關注點、價值取向有所不同是必然。但問題是,創作者不能僅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在作品中無限放大“自我”,而應該以公共的立場和視角,考慮到觀眾的需求,尋找到個體境遇中的普適性因素。筆者始終認為,觀眾并不是想從醬油炒面里吃出餛飩的味道,而是還在惦念著當年那位廚師心無旁騖的興致、誠意與熱情。
(編輯:蘇銳)
· | 《龍門鏢局》:嗆出老淚的時政倫理常識劇 |
· | 《龍門鏢局》:回不去的武林夢 |
· | 《龍門鏢局》 “高級黑”討喜網絡受眾 |
· | 龍門能否超越武林走著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