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摩登年代”
■ 去年年末的《泰囧》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讓徐崢成為了電影界的新星。他的電影《摩登年代》又在如此一個關鍵節點登場,不能不引發人們的期待。
電影《摩登年代》劇照
前一陣,一部《小時代》的走紅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甚至引發了一個全民話題:我們究竟該如何書寫我們的時代。這次爭論能從單純的藝術創作上的討論升級到形而上層面的爭論,可見當下對于我們自身定位的認識,普遍存在一種焦慮。這種焦慮反映的是社會不同階層對話語權的爭奪焦慮。表面上看,只是電影界有關商業與藝術的探討,放大到全民的心態上審視,則更多體現出普通人對于財富的渴望及對于現實的貧富差距的不滿。就在人們害怕過于追求物質的思潮會腐蝕人們美好的精神世界的時候,徐崢帶著《摩登年代》來了。
去年年末的《泰囧》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紀錄,讓徐崢成為了電影界的新星。他的《摩登年代》又在如此一個關鍵節點登場,不能不引發人們的期待。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個落魄的男人以魔術師的身份四處行騙,他偽裝成大師接了一單大生意。不料,就在他以為可以大展宏圖的時候,同伙卻將甲方打來的巨額預付款卷走潛逃,男主角陷入困境,此時又冒出了個私生女,給男主角的生活帶來了沉重負擔。后來男主角在尋求走出困境的道路時完成了一次心靈之旅,和私生女達成了諒解,獲得了她的信賴與幫助。
影片交織著親情與騙局的矛盾,訴說著一個邊緣人物在大時代里的渺小與悲哀。雖然影片沒有奢華的布景,甚至拍攝得有些粗糙,但它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跟影片內容沒有太大聯系的題目——《摩登年代》,表明這是主創想向另一部偉大的作品和作者致敬。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用喜劇的手法描寫了工人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所遭受的壓迫,嘲諷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有力地抨擊了社會現實。盡管兩部作品不在一個層次上,但聯系起來看,不難發現,《摩登年代》同樣有它的野心。它在力圖關照現實,用影像去描繪底層邊緣人物的辛酸。想拍好現實主義作品是非常有難度的,所以,大多數創作者刻意去規避,本片選擇喜劇的角度來刻畫現實是一次很有技巧的嘗試。細數電影里的人物,全是這個時代的底層:打著魔術師幌子的騙子、陪酒女出身的美女總監、孤兒、小老板,每個人的命運都不由自己掌握,全在別人的一怒一喜之間。一句“我讓你輝煌你就輝煌,我讓你熄滅你就熄滅”更是道出了小人物生存的無限艱辛。要仰人鼻息,要看別人的臉色眼色,要卑躬屈膝,要出賣肉體色相……這些在喜劇中雖然顯得不那么丑惡,仔細回味,確是有種讓人“在笑中哭”的感覺。
以往我們愛拍古裝片,追求大場面、特技特效,再后來我們愛拍豪華的時裝片,都市繁華、鏡頭里全是麗人。我們難得能將鏡頭放低,去發現還有一些人生活在陰暗潮濕的陋巷之中。有人要靠行騙來生存。騙子在生活中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但我們非但沒有憎恨徐崢飾演的騙子,反而報以同情。這源自人們心中的善良。誠然,隨著GDP的提高,人們有了實現更好的生活的條件,自然也就多了消費主義的吹鼓手。其實,縱觀古今,哪個朝代都有炫富者。晉朝的石崇恐怕是最知名的一個,他不知比當今的某些富豪有錢多少倍。但是晉朝文人沒有歌頌這個大富豪,《世說新語》將石崇放在“汰侈”篇中,明顯帶有貶義。真正被人們欣賞、推崇的是嵇康、阮籍這些不為權貴折腰、不為名利所動的大丈夫。“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我們的文藝作品,當然可以描寫美好的生活,但不能忘卻燈紅酒綠之下,還有人食不果腹。創作者更應該具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去幫扶弱小,為底層代言。“末世多輕薄,驕代好浮華”,為文藝者當以此為戒。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