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戲曲電影《蘇武牧羊》順利關機
“忠、孝、節”三部曲壓軸之作
拍攝現場
拍攝現場
蘇武回漢朝之前與妻兒告別
李陵與匈奴兵揮刀激戰
蘇武初到匈奴時與大單于爭論
大單于派出匈奴女誘惑蘇武
蘇武初到北海牧羊
李陵與匈奴兵鏖戰
阿云在雪地尋找蘇武
在中宣部、中國文聯及中國劇協的大力支持下,由河南影視集團和河南豫劇二團聯合攝制的戲曲電影《蘇武牧羊》于8月18日順利關機。
《蘇武牧羊》是國內首部戲曲題材的3D電影,由著名劇作家張芳和青年劇作家原長松根據同名舞臺劇聯袂編創而成。舞臺劇《蘇武牧羊》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確定的重點創作劇目,由河南省豫劇二團創排,歷經6年艱辛,于2011年推出,先后奪得了河南省戲劇大賽金獎、中國豫劇節金獎第一名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1年11月17日,《蘇武牧羊》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上演,現場座無虛席,場面異常火爆。
作為中國劇協副主席、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忠、孝、節”三部曲的壓軸之作,電影《蘇武牧羊》延續了前兩部作品《程嬰救孤》《清風亭》的主創團隊,由著名影視導演朱趙偉執導,國家一級作曲耿玉卿作曲,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河南豫劇二團團長丁建英、國家一級演員劉曉燕和河南豫劇院二團的全體藝術家作為該劇的創作班底傾力打造。
3D版戲曲電影《蘇武牧羊》表現漢武帝年間蘇武奉旨出使匈奴以求議和,匈奴王單于逼蘇武投降,蘇武寧死不從,被單于逐到北海牧羊十九年。蘇武忍受饑寒,在窮困的牧羊生活中與羊為伴﹑與狼為鄰﹑與雁為友﹑渴飲雪﹑饑吞氈,始終手持漢節,堅守自己的信念,用血肉之軀樹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
《蘇武牧羊》首次將3D技術與傳統的中國豫劇相結合,使用大量特技合成。攝影棚內精致的實景是為演員表演而搭建,背景和天空都將采用特技合成,定會為廣大觀眾帶來戲曲電影的全新體驗。電影的大部分鏡頭是在攝影棚完成的,也有部分外景。8月的酷暑給外景拍攝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攝制組人員不顧艱辛,主要演員凌晨就開始化妝,帶著戲曲妝一拍就是一天一夜。很多演員的臉都因長時間受化妝膠水侵害而潰爛;一些只有一個鏡頭量的演員也從凌晨6點帶妝,堅持到晚上完成自己鏡頭的拍攝;由于在高溫下拍攝時間過長,身著厚重戲曲服裝的青年演員中暑暈倒,但大家都兢兢業業,從沒有一句怨言。為了不影響整體進度,出演蘇武的李樹建更是不顧臉部剛剛動過手術,傷口尚未愈合就化上妝,每日打針也要堅持拍攝。
出于拍攝的需要,《蘇武牧羊》的場面十分壯觀,需要的群眾演員也很多,因此現場哪怕是一個演員的表演不到位都會影響影片質量。為了最終能呈現出完美的畫面,大家都傾盡全力配合。其中有一場深夜外景的牢房戲,拍攝時突然下起暴雨,發電車又陷在了泥沼里。劇組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叫苦喊累,大家齊心協力,冒雨推車,終于在陰暗潮濕的地牢堅持完成了當天的拍攝。
導演朱趙偉認為,3D技術與戲曲電影藝術的結合,不僅是電影史上的一次創新,也會讓更多的年輕觀眾愛上豫劇。李樹建則表示,傳統戲曲文化的宣傳與表現手法必須緊跟時代和群眾需求,與時俱進,將3D技術應用于戲曲電影,從長遠看,有利于豫劇等戲曲文化的傳承。在《蘇武牧羊》的拍攝過程中,河南豫劇院領導深入電影《蘇武牧羊》拍攝現場,并且組織《蘇武牧羊》全體演職人員進行了學習,強調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以學習帶動工作,全劇組同志通過學習,更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蘇武牧羊》的攝制工作中。
目前,《蘇武牧羊》已經轉入全面的后期制作,明年春節前后將會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主要演員
★蘇武——由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文華獎獲得者,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扮演。
★李陵——由國家一級演員、多次榮獲省戲曲大賽金獎的河南豫劇院二團團長丁建英扮演。
★阿云——由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劉曉燕扮演。
★單于——由河南豫劇院二團國家一級演員高紅旗扮演。
★潘馼——由河南豫劇院二團主要演員郭付有扮演。
★衛律——由河南豫劇院二團國家一級演員王可畏扮演。
★漢武帝——由河南豫劇院二團主要演員劉曉光扮演。
★阿鸞——由河南豫劇院二團優秀青年演員董陽紅扮演。
★張勝——由河南豫劇院二團主要演員李金熺扮演。
★蘇通國——由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明星擂主趙一多扮演。
★卷毛——由河南豫劇院二團主要演員連彩芬扮演。
(編輯:蘇銳)
· | 豫劇《蘇武牧羊》將拍3D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