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令”一出,晚會市場或再洗牌
一個月后即將播出的央視中秋晚會,今年打出了一張格外醒目的“節儉牌”。在日前舉行的“梅州月·中華情”2013年央視中秋晚會新聞通氣會上,節目組介紹了“節儉辦秋晚”的舉措:大幅削減支出,將表演場地從室外移至體育場館內,嚴格控制港臺藝人陣容,對燈光、舞美等進行精簡。
據統計,2010年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中央機關共舉辦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8735個,開支經費約40.54億元。近日,中宣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
為了爭搶收視率,晚會一度成為電視臺的比拼大賽。近幾年,有關天價晚會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每年的跨年晚會、春節晚會、元宵晚會、中秋晚會“燒錢”最厲害,爭議和質疑不絕于耳。
2008年,《三聯生活周刊》曾以詳細的數據披露了《同一首歌》高達千萬元的舉辦費用,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大型國企埋單也成了公開的秘密。輿論重壓之下,擁有13年歷史的《同一首歌》于2009年悄然停播。《歡樂中國行》以及《中華情》兩檔節目也在2010年改版時改為了室內錄制。
此次,作為央視繼“春晚”之后第二大規模的晚會,“秋晚”緊急制定出一套“既要熱鬧又要節儉”的方案。據今年“秋晚”的舉辦地廣東梅州市委常委周章新透露,為了最大程度上踐行節儉原則,“人力上,全部的伴舞演員都將從本地選取,既節約了來往交通成本,又能通過央視專業人員的指導提高當地演員的水平;物力上,晚會從室外移到了體育館內錄制,不再需要重新搭臺,還可以就地利用體育館的供電、消防設備和化妝間;財力上,地方政府不會為晚會出一分錢,也絕不向企業攤派,經費將從海外僑胞和企業的捐贈中籌集。”
央視“秋晚”已經帶頭節儉,為了博收視而不得不燒錢的衛視對突如其來的“節儉令”也迅速做出反應。浙江衛視已經取消了原定有眾多明星出席的《中國藍歌會》發布會;即將舉行總決賽的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也將為此調整陣容,并適時推出慰問建設者專場,公益演出主打親民……
“節儉令”一出,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首先是這些年應運而生的“未按正規市場方式操作”的制作商,失去政府市場后會被淘汰;其次,被政府市場一手推高的明星身價也會逐漸回歸理性。有業界人士評論,從長線來看,全國演出市場的這次被迫“急剎車”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其實大有裨益,畸形發展的晚會市場或將重新洗牌。
事實上,對晚會節目質量的精益求精,不應單純停留在簡單的拼明星狀態,精美細膩的節目包裝,巧妙新穎的節目編排,創意獨到的節目樣式,才是吸引觀眾的正道。某衛視品牌推廣部負責人直言:“‘節儉令’出臺,業界會當作一個風向標,不會硬砸、死砸去辦晚會。事實上,燒錢的晚會能有幾家吃得消?晚會拼明星,但收視未必都好,也未必都能盈利。”
央視總編室副主任石村表示,接到“節儉令”通知后,央視總編室正在匯總全臺將要制作的晚會信息。“中秋晚會肯定會厲行節儉,之后的教師節晚會怎么辦,總編室會在近期拿出方案,并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節儉令’會很快在央視的具體欄目中體現。”他透露“肯定有節目停播”,但目前央視并沒有對晚會總數做出規定,各項措施也還在細化中。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