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起中國動畫90年中的浪花
掬起中國動畫90年中的浪花
《夢的家園》講中國動畫的故事
由北京電視臺推出的大型紀錄片《夢的家園》為了紀念中國動畫片走過90年的歷程而攝制,近期即將播出。中國動畫的主要作品有1000多部,《夢的家園》精選其中最具代表性或里程碑意義的100多部作品,采訪中國動畫各時期的親歷者,挖掘那些塵封已久的幕后創作故事。從親歷者們的講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對中國動畫的赤子之情。
塑造一個真正的猴子、一個英雄的猴子、一個美猴王。
1961年出品的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劇照
嚴定憲與《大鬧天宮》:
請“南猴王”上課
1958年,嚴定憲被選入了動畫片《大鬧天宮》的5個主要原畫之一。萬籟鳴先生在拍出了《鐵扇公主》以后,就想把《西游記》中最精彩的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即“大鬧天宮”,搬上動畫電影的熒幕。這是一部近兩個小時的動畫長片,之前誰也沒有搞過這么長的動畫片,因此,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調集了所有的精兵強將,廠長特偉原先安排的5個原畫都是參加過1956年《驕傲的將軍》的創作者,他們對于古典故事和人物有生產經驗,并請了新中國成立前就非常著名的漫畫家張光宇先生做孫悟空的造型設計。
《大鬧天宮》是中國動畫民族化的又一次實踐。中國動畫的民族化之路是特偉提出來的,嚴定憲說,提出這個想法是了不起的,在這個想法實現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人物是錢家駿先生。1956年特偉導演《驕傲的將軍》時,“分鏡頭臺本是錢家駿先生畫的,美術風格也是他確定的,人物造型的塑造是他畫的臉譜,是錢家駿使特偉先生提出的探索民族風格之路成為現實”。為了做好原畫設計,上美廠專門請京劇老師來講課。所以,到《大鬧天宮》時,他們也想到了向戲曲取經。
他們把“南猴王”鄭法祥請到了上美廠來上課,嚴定憲記憶中的這個“南猴王”個子高高的。這位“南猴王”說,猴子和人是兩樣的,猴子不是英雄俠客,他收起身子來,再做了一組表情,就活靈活現像一個猴王。他說孫悟空不能昂著頭、伸著脖子、挺著胸,而是要端著肩、端著手。“你不要以為這種猴子相就是貶低了它,它就是個猴王,你美猴王出來個美人王不行,要美猴王。所以它說話的時候指指點點,抓抓癢,你掌握這些東西,才能夠塑造一個真正的猴子、一個英雄的猴子、一個美猴王。”這么一說,嚴定憲他們就開竅了。“我們每個人本來就在苦惱孫悟空怎么畫,如何與那些天兵區別開來?就要它有一個基本動態,抓癢、聳肩、端手、眨眼睛,說話指指點點,這就是猴子的天性。萬籟鳴后來跟我們講,他也總結成三句話,孫悟空要有人的威力、猴的習性、神的本領,神、人、猴,這也是從京劇學習啟發得來的。盡管我們要跳開舞臺,不要完全受到他的影響,但是很多基本動作,至少是思路上有一個方向。所以這些東西也是《大鬧天宮》塑造動作、塑造人物比較成功的一個依據。”
可惜的是《大鬧天宮》上集的很多資料沒能保留下來。當時,上美廠進口了一批賽璐璐片,“保定生產的片劑很黃,有的是淡黃顏色,兩層一放背景就暗一層,三層一放紅的就變成咖啡顏色了。有了進口的膠片,沒有透明度很高的賽璐璐片,出來的效果不會很好”。當時,通過香港進口來的賽璐璐片在嚴定憲他們那兒就成了寶貝了。上集拍完后,除了選出一些資料以外,其他用過的賽璐璐片都往大汽油桶里一放,泡兩三天洗掉,手工用紗布來擦。“原動畫完成了以后,大家不分高低都去洗、擦,紗布墊在底下擦干凈。因為下一部片子還要用,所以大家都幫著弄。”
做過動畫,一輩子都是動畫人。在做《大鬧天宮》3D版時,上美廠把幾個老動畫人都請去當顧問,包括嚴定憲在內。幾個70多歲的老人一起聽美國專家講3D技術,都在認真地做著筆記。他們做了一輩子動畫電影,退休以后還是很關注中國動畫。“現在不缺錢,不缺人,不缺技術,關鍵還是缺好的領軍人物。”嚴定憲說,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一個文化部的領導提出:動畫片應該怎么搞,不要去學美國人、不要去學蘇聯。特偉自己搞的一些片子就是在實踐他所要求的中國動畫民族化。“現在學日韓的東西太多,形象、處理方法,有的甚至在網上可以對比哪一個鏡頭畫面跟哪一部片子雷同到一樣,當然這是少數。美術片的動畫表演成分相當重,現在動畫片中生動的動作很少,都是簡單化的,嘴巴動一動,靜靜說說話,也沒有什么想象力豐富的、運動的東西。領軍人物有好的劇本、好的藝術風格、精彩的表演,我覺得這幾點抓住了,必然能夠超過《大鬧天宮》,能夠創作出好的片子。”嚴定憲表示。
既然要走市場,就要走得徹底,包括配音也要和國際接軌。
1999年出品的動畫電影《寶蓮燈》劇照
常光希與《寶蓮燈》:
全面與國際接軌
自1986年的《金猴降妖》后,十幾年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就沒有出品過影院動畫,上美廠在社會上和廠子內部都面對著上馬大型美術片的呼聲。常光希時任上美廠副廠長,他說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上美廠資金短缺、人才流失,也許是“在市場經濟大潮里面,我們沒有太多的思考或者準備吧”。
于是當廠里下決心要上馬一部影院美術片時,大家對這部電影是有定位的,那就是與國際接軌。常光希談到之前他們的創作狀態時說:“我們以前有這種想法,我們就是搞藝術的,有些孤芳自賞的感覺,市場上好或者不好,我們不管。當時我們做導演都是這樣的。因為當時的體制就是這樣的,拍了片子就給中影公司收購了,所以放映或者市場票房等等,都跟我們沒有什么關系,而我們只是把自己的這部片子搞得有藝術性、有動畫的特性、有自己的個性就可以了。”
所以這一部電影要走市場。雖然大家對于怎么走市場并沒有太多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常光希決定,既然要走市場,就要走得徹底,包括配音也要和國際接軌。“以前我們多數都是在后期配音,而國外全是先期配音,他們請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演員,先把對白從頭到尾全部說完以后,畫家再根據配音的情緒、節奏、感覺、音色等繪制圖畫。”
《寶蓮燈》經過兩年多的劇本修改,制作就是從先期配音開始的。不要說是原先給動畫片配過音的專業配音演員不適應,就是專業演員也不適應。給孫悟空配音的陳佩斯就說過,這不成了廣播劇了嗎?“慢慢磨合以后,效果還是很好的。演員也有很多即興發揮的東西,在配音過程當中,他們也根據臺詞的感覺,問我這個能不能改一改、動一動,我說可以,反正我們還沒畫,你就可以大膽地根據需要改。像陳佩斯配的那個孫悟空,他就改了很多,我覺得比原來更豐富、更好。因為口語很重要,說話時一些不經意的東西會出來很好的效果,然后畫家會根據配音創作出很亮的一個點。”
而《寶蓮燈》的三首主題歌可以說是風靡了華語圈,為動畫片傳播插上了翅膀。劉歡、李玟、張信哲三個大牌歌手是怎么請到的呢?常光希也自嘲:“膽子很大,這點投資請他們,你怎么請得動?”結果一請才發現,這三個人正好是索尼唱片公司旗下的簽約歌手,于是上美廠就直接去找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一聽很高興,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跟中國的動畫片有過合作。酬金方面上美廠不用支付,索尼公司提出的是分成。選歌也很巧,當時索尼公司給上美廠提供了三位歌手即將推向市場的曲目,讓他們聽聽是否有合適的歌。他們選了三首歌,從情感、情節方面都非常吻合,這就是張信哲的《愛就一個字》、劉歡的《天地在我心》和李玟的《三百六十五天》。
臺詞的出籠也是受人物的性格或者是這部作品表達的啟發,其實它從兔爺變成最后的兔俠,靠的就是這種信守承諾。
2011年出品的動畫電影《兔俠傳奇》劇照
范偉與《兔俠傳奇》:
過把英雄癮
范偉配的第一部動畫片是進口電影《賽車總動員》中的板牙,原本他不太想接這個活,因為他不是專業的配音演員,有點擔心配出來的效果。可是他兒子一聽說父親要給板牙配音,特別高興。“兒子說《賽車總動員》是經典呀,板牙這個人物他太喜歡了,太好玩了,讓我一定要去配音。后來,我正好去歐洲旅行,在那看到《賽車總動員》的海報,還有板牙的一張海報,兒子就告訴我說你要配的就是這個形象。”可以說,兒子喜歡是范偉為動畫片配音的動力之一。他說,自己演了那么多影視作品,兒子都沒覺得怎么樣,反而是這幾部動畫片,他同學到家里做客,就把片子拿出來,驕傲地說:“這個就是我爸爸配的,你們看一看。”
第一次參加動畫片的配音工作,范偉覺得最大的挑戰就是跟不上。原聲中的板牙語速太快,這讓范偉怎么都找不到感覺。導演就親自上去教,比如說這句話,他說上幾句做個示范,就讓范偉一下找著了那種感覺。“其實就是你不用去強調語速,就用心來帶動。”范偉說,“板牙的那種憨跟我們中國式的例如《兔俠傳奇》中兔爺的這種憨是不一樣的,它是很張揚、很招搖的那種,很顯擺、很得瑟的那種性格。”進棚里之后,范偉按與導演商量好的情緒來配,導演還讓他嘗試了走在馬路上被顛得笑起來的那種感覺。范偉就一遍一遍地找這種情緒,包括調門、調值。“一下就找著了,后面配起來就順了,有時候演戲真是不用去背詞、去設計了。”范偉深有感觸地說:“配音也是一種表演,原來我把它們剝離開了。我老老實實地看著人物,看著口形,他張嘴我張嘴,他閉嘴我閉嘴,那你就永遠找不著感覺。你要把自己變成板牙,你在這里面演,張牙舞爪地演,他在馬路上抖的時候,你就真在那抖,這樣就全對了。”
等到《兔俠傳奇》中的兔爺找到范偉時,有了前一部的配音經驗,范偉沒有考慮太多就接受了。與前一部不同的是《兔俠傳奇》是前期配音,即配音在先,動畫繪制在后,這又給范偉以不同的表演感受,也是更大的表演空間。本來,《兔俠傳奇》中的兔爺從形象上,導演孫立軍就有意按著范偉的特點來設計,所以當范偉看過《兔俠傳奇》的片花時,就覺得和自己很像,而且也是個小人物——一個賣炸糕的,廣義上屬于一個廚子。范偉演過不少廚子,《馬大帥》里的馬德彪、《即日啟程》中的老崔以及《賣拐》里的廚子。《兔俠傳奇》里需要什么類型的廚子呢?范偉與《兔俠傳奇》的配音導演做了不少溝通,他甚至一遍遍地表演不同類型的廚子給導演看。最后,導演敲定了“帶有一點北方的方言,然后語速偏慢,顯得很木訥、很憨厚的那種感覺”。
《兔俠傳奇》中有一些臺詞還是范偉與配音導演一起在現場碰出來的,有的很有“范式風格”。“油炸糕它得面粉好,面粉好,它就油得好,油好它就炸得好,炸得好它就賣得好,賣得好我就心情好,心情好我就做得好。”這種類似一個圈狀的臺詞,帶點小小的幽默。范偉說這段臺詞的出籠也是受人物的性格或者是這部作品表達的啟發,其實它從兔爺變成最后的兔俠,靠的就是這種信守承諾,“一根筋嘛,我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排除萬難我也要做到,別的沒想,就是像它賣的炸糕一樣”。
英雄夢人人都有,范偉覺得自己給兔俠配音,也過了把演英雄的癮。“由兔二變成兔俠這個感覺非常好,包括打斗,也讓我覺得很開心。”范偉說,“將來我要演一個英雄,我就要演兔二這種英雄,別演那種假模假式的、特裝的那種英雄。什么叫好人,什么叫英雄?好人不是說我站在舞臺上,向大家去說自己的事跡,而是說他做了好事后卻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英雄也是這樣,他有很多英雄行為,但他自己都沒認為這是一種英雄行為,但是結果就是一種很英雄的行為。”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