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兒童音樂教育應走出功利圈

      時間:2013年08月03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李 成

        隨著暑假的開始,很多兒童計劃外的“學期”又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開展。學生們結束了學校的階段課程學習,又奔波在社會上各種名義的培訓機構中。其中,學習音樂的兒童不在少數。他們或吹著拉著,或彈著打著,又或唱著表演著……學童們的孜孜不倦,家長的傾力付出,為音樂文化的普及與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值得關注的是,在兒童音樂教育的各個層面,在看似蓬勃興旺的表象中,存在著不容小覷的問題。

        盲目跟風“短平快” 

        改革開放后,我們在追趕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中,經濟發展的高效益成為我們思考的全部,很多人將謀求物質利益快速最大化作為其追求人生價值的終極目標。反映在精神文化的學習方面,自然也是急功近利,盲目尋求“短平快”式的學習績效。在音樂教育方面,一些家長為了滿足虛榮心,不顧實際,盲目跟風,致使琴童趨之若鶩。從大都市到小縣城,甚至有些鄉鎮,都有各種形式和層次的音樂培訓機構。

        如果我們的兒童在這樣大面積范圍的音樂學習中,得到正確的、自然的合乎年齡特點的教育,那應該是我們的幸事。但在這過程中,在一些重在謀利的人士以及社會機構、新聞媒體較為片面的導向下,兒童音樂教育的價值逐漸被扭曲了。學童們的父母,仿佛都看到自己的小孩將成為下一個郎朗、李云迪。問題是,當初和郎朗、李云迪同一個年齡層的千千萬萬個孩子都成了辛苦的陪客。郎朗只有一個,李云迪也只有一個,各自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但大多家長卻只看到了個別音樂家成功的光環,對其成功的背后因素卻缺少理性思考。我們沒有必要為了培養出一個“郎朗”或“李云迪”而去犧牲那么多孩子的快樂。也許在這個過程中扼殺了孩子在其他領域的才能。社會也不需要千千萬萬個郎朗和李云迪,社會需要的是對各行各業有用的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家文化部門本著規范兒童音樂學習以及督促兒童業余音樂教育的愿望,建立了各級社會業余音樂考級機構。這是具有開創性的、適時的舉措。但沒有想到的是,考級活動漸漸成為各色人群經濟利益博弈的“棋子”,圍繞考級的各種宣傳及比賽的發動,愈演愈烈。為了利益,今年考了一級,明年就讓學生考四級、甚至五級,還美其名曰:有教學成效,小孩有音樂天賦。跳級成了常態,完全不顧兒童的身心特點以及音樂學習的規律,眼里只有功利二字,造成兒童對音樂學習的倦怠和逃避。有的孩子以弄傷自己的手指,或在學琴過程中不斷喝水、不斷上洗手間等方式作為對抗。學音樂變成了是為了家長面子、為了某些人從考級中獲利、為升學加分等等音樂教育本身價值以外的、變質的東西了。

        成人化失去童趣 

        兒童音樂教育的功利性在一定意義上還表現為成人化傾向。穿著成人樣式的服飾,模仿著成人特有的動作,唱著成年人的流行歌曲。如今在幼兒園、中小學、社會業余兒童音樂培訓機構以及電視媒體上,有時會出現這種成人化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兒童音樂表演。其實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針對這些現象,公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意見》,堅決反對中小學藝術活動中出現的“成人化”、校園文化“庸俗化”等不良傾向。

        兒童音樂教育成人化表現在內容學習上,孩子學的大多是成人在唱的、媒體常播的流行歌曲。孩子、老師和家長都認為這些歌時髦有趣(當然這些歌旋律朗朗上口,歌詞直白是孩子們喜歡的一個因素),或者是道德說教類的歌曲,空話套話居多。在孩童演奏學習的曲目上,絕大多數都是表現成人(包括歷史人物)各種思想情緒、社會思考的內容。如孩子們學習鋼琴演奏必定要彈大量的巴赫、莫扎特、貝多芬、庫勞、肖邦等歐洲作曲家的作品(筆者認為適當接觸是可以的)。這些遠離中國的歐洲作曲家離開我們已經有二三百年了,要現在的孩子去理解他們創作的曲目背景、作曲家的思想情緒、音樂表現內容,是否合適?是否應該等孩子們有一定的文化修養、生活閱歷時再多接觸更好?包括中國作品,如《藍花花》《解放區的天》《翻身的日子》《繡金匾》等等,也離我們的孩子生活太遠。作曲家當初創作這些作品時,目的并不是為了給孩子們演奏的。再看我們民族樂器古箏的曲目,《高山流水》《寒鴉戲水》《漁舟唱晚》《山坡羊》等等,沒有一定國學知識的成人都不清楚其意,讓一個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小朋友去演奏,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嗎?孩子們能真正有興趣嗎?

        為了追求看點,我們經常見到的是,兒童上臺進行音樂表演時,其服飾打扮、肢體動作都酷似成人明星做派,有的甚至露肩露肚,兒童的率真、可愛卻不見蹤影。其實不僅表現在兒童的音樂學習表演上,從學生作文中的世故,到參加外事活動時學生們聽似肉麻卻又不露真情的一聲聲呼喊,從瘦小的身軀疲于應付各種特長班和輔導班,到所謂研究型課程中科學家式的探究,諸如此類,都反映了我們兒童教育中存在著一種很強的、我們成人強加給孩子的成人化傾向。

        兒童音樂教育必須兒童化 

        社會本位論和成人本位論決定了兒童音樂教育的成人化。這兩種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弱化、遮蔽了教育的本體價值,忽視了兒童對于教育獨有的內在需求和感受,其結果只能使兒童在成人世界里迷失自己、厭惡教育。成人化的兒童缺失純真,缺少創新與健全人格,只是模仿的結果,而真正到成人階段又常表現出幼稚、依賴、不獨立。故而,提倡基礎兒童音樂教育必須兒童化(即去成人化)已然是當務之急,也更合乎素質教育的意旨,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兒童音樂教育的兒童化,首先應體現在兒童音樂教育理念上,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盧梭說過:“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缺乏德性,是造成功利性、成人化的濫觴,這實際是抹殺了兒童階段在人一生發展中的獨特性。不僅剝奪了兒童生活的童真,也影響了其思維、創造力、人生觀的正常發展。因此,我們關鍵是要提升對兒童音樂教育道德性的理解。兒童音樂教學不只是一項技藝,更是“靈魂的對話”,文化的積淀,是為人的,故而應該是道德的、人性化的,而“把兒童當作兒童”不僅是要重申盧梭以來的現代兒童觀,更是一項道德的事業,體現著教育的本真使命。其次,我們在兒童音樂教育的內容上必須重視兒童性。由于兒童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要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起點,注意形象性和可游戲化,選擇那些兒童能理解的、感興趣的內容。尤其要關注反映兒童生活的國內外經典兒歌以及據此改編的器樂作品,因為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情趣,具有游戲化空間。最后,在進行兒童音樂教育過程中,手段、方法的使用應該觀照兒童特性。教師語氣的親切,語言的淺顯、兒童化尤為重要。對音樂作品的詮釋講究故事化、生動性。通過游戲形式來引導兒童理解音樂要素,獲得音樂經驗,體驗音樂學習過程的趣味。通過音樂這個平臺,運用繪畫、舞蹈、表演等多種途徑,把歌唱、演奏、姿態、服裝、畫面綜合為一體。這種綜合體內外各因素必須是兒童性的,且相互支持與補充,從而構成兒童音樂學習的生態關系,使兒童音樂學習從過去的對結果的追求,轉向對學習過程的積極探索與體驗。

        我們不能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及興趣、價值取向來為兒童安排教育內容、活動形式等,否則長此以往,會極大地阻抑兒童音樂學習的能動性和樂趣,并導致兒童身心負擔沉重、厭學等直接后果。我們不能以犧牲兒童的現在去換取其未來,要使他們變“苦學”為“樂學”,使兒童精神燦爛。我們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對等開放性,成人應謙遜地向兒童學習,而不濫施權威,同時保留兒童作為“小大人”的正面意義,即兒童首先是人,擁有著與成人同樣的尊嚴和享受生活、選擇生活的權利,要確保兒童潛在生命力的自由伸展,關注其可持續發展性,要尊重兒童的意愿、權利,不能差強人意和越俎代庖,更不能揠苗助長。否則,就如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所言的:如果你想在(美國)任何地方打開愧疚的閘門,那就談孩子的教育吧。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編輯:單軒)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暴力强奷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av无码| 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国产中文在线观看| 18禁黄无码高潮喷水乱伦|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蜜桃|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