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帳號: 密碼:
      English日本語簡體繁體

      黃梅戲的原創力亟待提升

      時間:2013年07月29日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王長安

        6月26日,安徽省文化廳發布征集令,花50萬元征集好的黃梅戲劇本,而且劇本字數要求不多,關鍵在于題材。這一方面凸顯出地方政府在振興黃梅戲藝術方面的努力,同時也反映出黃梅戲當下面臨的困境。筆者根據實際調查,認為黃梅戲目前存在三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劇團數目銳減,藝術生產能力弱化

        以黃梅戲為龍頭的安徽省現有黃梅戲專業表演團體18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6個,縣級11個,而2008年時,安徽全省的黃梅戲專業表演團體總數為28個,短短4年就銳減了1/3!黃梅戲另一個流行省份是湖北省。在那里,眼下較重要的黃梅戲表演團體有3家,但都規模不大,藝術生產能力較弱。

        作為一個有全國影響的主要劇種,黃梅戲在安徽和湖北市級以上的專業表演團體只有9家。這其中有5家已更名為“藝術劇院”,不再單純從事黃梅戲演出。這種“漸次疏離”“悄然游移”的情況還在悄然發生。

        2010年至2011年,就所調查的20多家黃梅戲表演團體的演出情況看,各家演出的劇目70%以上都是傳統戲或既有經典劇目,新創劇目極少。平均兩個劇院團兩年才有1個含小戲和老戲改編在內的新劇目上演!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劇院團兩年內沒有新劇目演出。不僅如此,這些劇目的演出場次也都相對較少,多數都在10場以內,維持日常運轉的大都是傳統戲或經典劇目。

        2012年,第六屆黃梅戲藝術節在安慶舉辦。借助節慶的吸引和政府的推動,各院團競相排戲參演。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活動期間,共上演來自安徽省內外的各類黃梅戲劇目20余臺,但其中一半以上是老戲或往年積累的劇目。新創劇目僅占約40%。這還是在舉辦藝術節的大背景下,各地都要展示戲劇成果,弘揚藝術成就,接受上級和社會檢閱。若在尋常年份,新創劇目則會更少。更何況這其中不排除一些專為參加藝術節而生產的劇目,藝術節一過,也就刀槍入庫了。

        二、傳統戲看家,吃的仍是祖宗飯

        就演出情況而言,黃梅戲的確是一個極有觀眾緣的劇種,各級黃梅戲表演單位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邀約演出或商演訂單。但支撐這些演出的基本還是演出多年的經典劇目和觀眾熟知的一些傳統劇目,新創劇目很難進入市場。

        以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為例,2010年和2011年兩年間,共上演大小傳統劇目13部,是新編劇目的6倍之多。共完成演出1514場,傳統戲和經典劇目的場次就占了1327場,占總演出場次的87.64%。其中,僅《天仙配》一劇就演出了472場,幾乎占總演出場次的1/3!2012年,盡管劇院新排了宣傳新時代道德模范人物事跡的系列情景劇《安徽好人頌》,適時推出了新版3D黃梅戲《牛郎織女》,恢復了上世紀80年代創作演出的《風塵女畫家》,也積極增加了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精品劇目《雷雨》的演出,但《天仙配》、《女駙馬》等經典劇目的演出場次仍居高不下。《天仙配》以累計演出1741場的輝煌成就榮獲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說明社會對黃梅戲的需求依然旺盛,說明黃梅戲在一些觀眾心目中已經建立起較難撼動的審美定勢;另一方面也說明黃梅戲的創作能力薄弱,新劇目的生產已成為制約劇種發展、拓展新觀眾群的“短板”,無力以優秀的新作品去追隨時代的腳步,贏得社會認可。

        三、人才機構失衡,創作人才尤為匱乏

        調查發現,黃梅戲的人才結構已出現失衡。在所有人才儲備中,演員的儲備最豐;在演員儲備中,花旦、小生儲備最厚,尤以年輕女演員數量最多。這使得劇院表演的路子越走越窄,劇種承載題材的能力越來越弱,劇種的表演風格也因此越來越趨于平面和單一。因為人才儲備的趨同,院團之間所拿出的劇目也就大同小異,無法形成獨特個性。從所獲得的數據看,除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還有兩位從業不久的青年編劇外,其余所有院團均無編劇。有1名導演的院團也只有5家,他們大都由演員轉行,難有執導大型新創劇目的機會。更為嚴重的是,院團里已經沒有了專職作曲,全劇種為數不多的幾位作曲大都退休,最年輕的今年也已58歲。

        近3年內,盡管絕大部分院團都有新進人員,然而卻沒有編劇、導演和作曲進入。據對8個市級以上院團的統計,近3年共吸收各類人員83人,其中演員57人,占全部新進人員的68.67%,剩余的26人盡管分布較廣,卻連一名編導也沒有!這就預示著黃梅戲的原創能力,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容樂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眼下黃梅戲的人才危機已經在向一直看好的演員門類蔓延。調查顯示,黃梅戲共有梅花獎演員10人,安徽8人,湖北2人。其中3人已不同程度地脫離了黃梅戲表演團體或演出崗位。目前還在黃梅戲表演崗位的只有7人,多半年齡已在50歲以上。相對年輕一些的也對舞臺失去熱情,已露“急流勇退”之心。

        黃梅戲的歷史上是不缺乏優秀創作人才的。早在劇種形成之初就出現過既是演員,又是編劇的“拎過考籃”的文化人洪海波。上世紀50年代初,黃梅戲兩赴上海參加華東匯演,《打豬草》、《夫妻觀燈》、《天仙配》、《女駙馬》等,都成為世紀經典。八九十年代,黃梅戲所拍攝的一大批影視作品,大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和不凡的收視率,特別是黃梅戲電視劇,連續14年獲得主要依靠觀眾投票評選的《大眾電視》金鷹獎的“最佳戲曲片獎”。其全部創作任務也都基本是由黃梅戲自己的人才完成的。

        一個成熟的劇種應當有自己的主創人員,就像一個好的企業應當有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一樣。筆者以為,應全方位地修復黃梅戲的文化生態,切實提升黃梅戲的原創力。當下的重要任務是,還各地方戲劇種、各戲劇院團(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重點還是非重點,有明星還是沒明星)、各演藝實體以平等的發展權利,共同接受觀眾和市場的檢驗,讓真正的人才、真正好的作品脫穎而出。讓黃梅戲在戲劇文化的生態鏈中鍛煉自己,完善功能,自主成長、學會繁衍。


      (編輯:黃遠)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第十页在线观看|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红杏| 久久伊人中文无码|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77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午夜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婷婷中文娱乐网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