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如漢族的《秧歌》、藏族的《鍋莊》、壯族的《蟆拐舞》、苗族的《蘆笙舞》、滿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阿細跳躍》等。這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舞蹈形式,千姿百態,異彩紛呈,大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民族認同感。但是受現代經濟發展大潮的影響,人們生活條件和審美觀念發生改變,民族民間舞蹈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人文環境和文化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消解,許多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瀕于流失和消亡。在當前如何傳承與發展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顯得特別重要和緊迫。
加強立法,落實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政策
在立法方面,我國先后制定了《著作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正在起草或將要頒布的法律法規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條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法》等。從這些法律法規可以看出,我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已有了初步的立法保障體系。但由于各種原因,許多政策僅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落實到制度層面。為此,一是要增強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立法保護意識,真抓實干地落實文化強國戰略。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是經過長時期的歷史沉淀而來,來之不易,一旦失去難以再重新恢復。要充分認識到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重要性,在立法上適當超前進行保護。二是相關部門要及時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的實施細節,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規,切實保護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三是盡快通過正在起草或審議的法律議案,及時完成法律程序,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提供法律依據。
推陳出新,拓寬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途徑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一定的環境和途徑。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途徑不斷受到侵擾,甚至阻斷,而新的途徑尚在摸索形成之中。在傳統與現代交替的階段,如果不主動迎接外來挑戰,積極拓寬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途徑,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就可能因為缺乏發展環境而失傳。
加強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傳統途徑建設。每個民族成員從出生起就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民族文化的熏陶下,逐漸掌握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風格與韻味,成為參與民族民間舞蹈的表演者,同時也是其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能切身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質,準確掌握民間舞蹈的特點與技藝,是民間舞蹈藝術正宗的傳承者和發展者。因此,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首先要對這些民族及其生活的原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對熟悉或掌握民族民間舞蹈的民族成員,需要正確引導,在物質上予以支持、在精神上予以鼓勵,切實保證他們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干,帶領群眾從事舞蹈藝術生活和工作。對民族生活的環境進行保護,大力發展與當地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經濟形態,鼓勵民族地區從事本民族文化藝術活動,防止強勢文化的強行入侵。
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采用各種手段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進行傳承與發展。現代社會高科技發展迅猛,電視、電影、網絡等各種媒介已經普及百姓家庭。對瀕臨失傳、又具有重要價值的民間舞蹈藝術,需要組織普查人員進行記錄、整理,盡快用文字、照片、錄音、錄像等現代科技手段,把民間舞蹈藝術的資料留存下來。加強宣傳,通過專題匯報、現場表演、建立網站、印發宣傳手冊、新聞報道等多種渠道,與社會各界進行溝通,大力營造輿論氛圍,吸引更多民眾參與民間舞蹈,在豐富文化藝術生活的同時傳承與發展民族民間舞蹈藝術。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以品牌創建為依托、以旅游開發為平臺,挖掘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市場價值。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產品是民風民俗的載體,是特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業在一定程度上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條件,反過來,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也為旅游業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加大投入,利用各種教育形式對民族民間舞蹈藝術進行傳承與發展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但在現代市場經濟時代對它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為此,政府需要設立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專項資金,并列入每年財政預算,為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和發展提供堅強的經費保障。要加大對學校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教育的經費投入。學校是開展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最好陣地,為其傳承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應該加大對學校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教育的經費投入,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教學和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和支持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與普及優秀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逐步使民間舞蹈藝術進學校、進課堂,讓更多的人接受民間舞蹈藝術的熏陶。倡導在學校中成立民間舞蹈藝術興趣班,建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保護、傳承與發展的研究骨干隊伍,促進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研究。要加大對舞蹈藝術民間藝人的支持。建立健全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扶助機制,對長期從事優秀民間舞蹈藝術制作、表演,形成風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鼓勵民間藝人帶徒授藝,相互傳授,使民族民間舞蹈“口傳身授”后繼有人。引導年輕人學習民間舞蹈藝術,積極創造民間舞蹈藝術作品,為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人才培養提供資助,培養下一代傳承人。(作者單位:中山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