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么》:守護孩子的好奇心
第1版《十萬個為什么》 少年兒童出版社
問世50多年來,《十萬個為什么》叢書不僅解答了一個又一個“為什么”,更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探索自然、理性思考的大門。記者從少年兒童出版社獲悉,《十萬個為什么》將于近期推出第6版。新版分為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動物、植物、古生物、醫學、大腦與認知、海洋、能源與環境、武器與國防等18個分冊,收入4500個代表科技發展前沿和青少年關心的熱點問題,共600萬字,7000余幅彩色圖片。
少年兒童出版社于1961年開始出版科普圖書《十萬個為什么》。在半個世紀的歲月里,這套書已先后出版了5個版本,累計發行量超過1億冊,是新中國幾代青少年的科學啟蒙讀物,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50年來,《十萬個為什么》不斷推陳出新,唯一不變的,是“為什么”這一積極的提問方式。一問一答之間,神秘的自然現象,深奧的科學知識化身為淺顯易懂的語言,“為什么”培養和保護著孩子們對提問的興趣和習慣。擔任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總主編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韓啟德說:“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可貴特質,是驅使他們親近和接受科學的動力,一定要保護好。從多年的經驗來看,‘一問一答’是個很好的形式,也是《十萬個為什么》為大家所喜愛的重要原因。”
“大家小文章,小文大世界。”從第2版開始,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蘇步青、盧嘉錫等著名科學家都參與到《十萬個為什么》的編撰工作中。這些大科學家撰寫的小文章,既有科學家的嚴謹,又不乏敦厚長者的親切,深入淺出,平實可愛。
除了韓啟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還有百余位院士應邀擔任了第6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委,其中20余位院士分擔各分冊的主編,具體負責組織相關分冊的編纂工作,有40余位院士親自撰稿;還有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學科的600余位的優秀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參與了新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寫。韓啟德說,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在網絡通信、低碳環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研究進展更是一日千里,乃至從根本上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這么多高層次科學家參與到新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纂工作中來,為叢書的科學性、前沿性、權威性和可讀性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證。”
韓啟德說,新版《十萬個為什么》在內容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從基礎、前沿、關鍵、戰略四個方面來組織問題和編寫稿件,重點關注科技發展的前沿和當代青少年關心的熱點問題。書中的大量“為什么”是通過各種形式向全國少年兒童征集來的,力求將當前孩子們最關心、最愛問的問題介紹給他們。同時,新版《十萬個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過程,提倡科學精神,引導創造探索,關注科學與人文、科學與社會的關系,通過“微問題”“微博士”“實驗場”“科學人”“關鍵詞”等小欄目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