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入圍全國兒童文學獎引爭議
近日,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公布初選名單。評獎委員會通過投票表決產生40部入圍作品,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也位列其中。不過有人認為《三體》并不屬于兒童文學,孩子很難讀懂其中的內容。對此,《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表示,《三體》雖不能完全算作兒童文學,但其中確實有兒童文學的影子。
兒童讀得懂《三體》嗎?
《科幻世界》正是推薦《三體》參評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的單位之一。“今年我們第一次收到了組委會發來的推薦函,加之在我國科幻文學一直被劃歸到兒童文學的范圍之內,我們便推薦了《三體》和雜志上的一些短篇作品。”姚海軍說。
在姚海軍看來,《三體》的確不能算作純粹的兒童文學作品。“有些作家的創作意圖很明確,就是寫給孩子看的書,比如楊鵬創作的科幻就是純粹的兒童文學,事件設定簡單、故事線條清晰,對兒童生活的把握也很準確、到位,但《三體》不是專門寫給孩子的,其中承擔著對于宇宙文明的思考,對社會現實也有一定映射,會顯得黑暗了一些。”但姚海軍認為《三體》也有著兒童文學的影子,其中描寫人類不斷追求夢想,戰勝邪惡外星人的過程,便是兒童文學的特質。
而孩子們又究竟能否看懂《三體》?“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級,已經將三部曲都看完了,很入迷”,姚海軍覺得判斷孩子們能否讀懂,都是主觀的推測,而我們不應該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他以自己的工作經驗為例,《科幻世界》上很多小說涉及哲學思考、社會議題,“在我們看來,小孩子看不懂這些,但《科幻世界》的讀者群里初中生占了很大比例。他們的閱讀也屬于兒童文學,我們不要低估現在的少年兒童。”
多次獲獎者再被提名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創立于1986年,旨在鼓勵優秀兒童文學創作,推動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繁榮。該獎每三年評選一次,涉及題材廣泛,小說、詩歌、童話、寓言、散文、報告文學、科學文藝、幼兒文學等設有專門獎項,到今年已經是第九屆。
不過有人在看過本屆的初選名單后,卻發出“中國兒童文學,已經進入老齡化”的感嘆。記者發現,入圍初選的多為兒童文學老一輩或中生代的作家,諸如任溶溶、張秋生、張之路、曹文軒、秦文君、董宏猷等,而年輕作者較少。同樣近年來一些較有公眾知名度的童書作者,也并未入選。殷健靈曾于去年提名世界最重要的兒童文學獎林格倫獎,但此次她并不在初選名單當中。
而往屆獲獎者被反復提名并再次獲獎,也是一個常見現象。據記者統計,在前8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曹文軒曾獲得不同獎項6次,張之路獲獎6次,秦文君曾獲獎4次,常新港獲獎3次,而此次他們均進入初選名單。
此外,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曾于第五屆開始設立“理論批評、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兩個獎項,但今年的初選名單卻沒有“理論批評”這個獎項門類。有評委會成員告訴記者“理論批評”獎項已經取消,具體原因他并不知情。
(編輯:蘇銳)
· | 91歲任溶溶獲兒童文學獎 成該獎項年紀最長獲獎者 |
· | 80后作家首獲優秀兒童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