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秉華:紅色歌謠傳承人
尹秉華(中)教學生唱紅歌。 光明網記者 唐天攝
紅領巾鮮艷,童聲嘹亮。7月15日,湖南省炎陵縣城,75歲的縣文化館退休干部尹秉華正在教小學生唱紅歌。
尹秉華打開一個大箱子,記者看到很多大小不一的紙張,上面密密麻麻的音符和文字,見證了一個基層音樂工作者55年走過的文化長征。
從1958年至今,尹秉華跑遍炎陵17個鄉鎮,走訪老紅軍、老赤衛隊員和老歌手近1000人,共收集蘇區歌謠、客家山歌1500余首,改編創作歌曲100余首。縣里正推薦他申報為第三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文化長征
1927年10月12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來到炎陵。炎陵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后有50余支紅軍部隊在這里播撒火種。傳統的客家山歌融入革命元素,釀出了蘇區紅色歌謠。
1958年,炎陵縣二中音樂教師尹秉華開始收集炎陵山歌。最初是想收集一些歌謠教學生唱,沒想到,在炎陵悠久的客家文化中,有數量繁多的山歌和珍貴的蘇區紅歌。它們大部分靠口口相傳,沒有文字記載。隨著老年歌者的相繼離世,這些寶藏面臨消亡,他萌發了拯救的念頭。
1968年,尹秉華抽調到“毛澤東在酃縣革命活動陳列館”,進行紅色文化基地創建工作,他翻著發黃的書頁整理史料,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驚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前身——《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可是史料中只有歌詞。他開始尋找會唱《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歌者。
“會唱這首歌的人在策源山區。”1977年,尹秉華終于打聽到這個消息。他從縣城出發徒步40多公里趕往策源鄉,終于在大山深處找到了兩個會唱這首歌的人:一個是當年紅軍醫院院長廖德佑,72歲;一個是兒童團團長范品柱,65歲。
時代久遠,記憶模糊,尹秉華與兩位老人從黃昏一直討論到凌晨,哼唱,記譜,終于把《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準確地整理出來。
如今,《插牌分田歌》與《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這兩首歌謠已陳列在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的展墻上。
舊曲新唱
“傳承紅色文化是我的責任。”1999年尹秉華退休之后,一邊繼續收集歌謠,一邊實施醞釀已久的計劃:把這些音樂寶藏整理出書。
經過7年努力,16開,481頁,輯錄了經典客家山歌、蘇區歌謠的民間音樂專集——《炎陵飛歌》終于正式出版了。
畢業于郴州師范的尹秉華始終沒有忘記一個音樂工作者的責任。他熱心為全縣中小學音樂教師、導游班、文工團、博物館和文化館、文化專干講課,教唱紅歌,還精心改編、創作紅色歌謠。他根據客家山歌曲調創作的《孟春花》《一方熱土一方歌》等歌曲多次獲全國及省級大獎。在炎陵紅軍標語博物館,每當有人來參觀,總能欣賞到講解員充滿激情的紅歌演唱。
尹秉華改編、創作的歌曲,韻律都是現代流行的通俗音樂結構體,節奏感強,帶著濃郁的感情基調,人們一學就會。
尹秉華說,他正在籌劃在今年重陽節舉辦一場音樂會,將紅歌和山歌的魅力再次展現出來。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