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尼翁戲劇節上的中國戲劇
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表演場景
7月的阿維尼翁是全世界戲劇工作者和愛好者的圣地,他們表演和欣賞的熱情如法國南部的天氣一樣熱烈。中國的戲劇工作者也不示弱,這是他們第三次走進阿維尼翁的大舞臺,再次展示中國戲劇人的風采。
7月9日下午,阿維尼翁戲劇節非競賽單元(OFF單元)特別舉辦“中國日”活動,向中國戲劇工作者致敬,展望兩國的戲劇交流。阿維尼翁市負責文化方面工作的副市長瓦雷莉·西奧代表阿維尼翁市歡迎中國戲劇工作者參加戲劇節,并愉快地回憶了在戲劇節上演的中國劇目及與中國交流的經歷。她形容中法兩國的戲劇交流、北京青年戲劇節與阿維尼翁戲劇節的合作、北京與阿維尼翁的交往是“理想的”。為表達對中國團組的特別歡迎,西奧副市長陪同中國戲劇工作者參觀了阿維尼翁市的古埃及藝術博物館。中國國家話劇院制作人戈大力表示,雖然北京、巴黎、阿維尼翁相距遙遠,但作為戲劇人來說,我們都生活在舞臺上,因此有舞臺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園。他希望將來中國戲劇工作者能夠更多地參與阿維尼翁戲劇節。
據了解,法國第67屆阿維尼翁戲劇節于7月5日晚拉開帷幕。今年又將有多部中國戲劇參加該戲劇節,并將一直演出至戲劇節結束。今年在阿維尼翁亮相的中國戲劇《假象》《洗腦,李爾王》和《鏡花水月》,均參加戲劇節的OFF單元,演員陣容以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的青年演員為主。其中,數字媒體劇《假象》是中國新媒體藝術家豐江舟和張琳身體力行的跨界實踐,講述了對城市興建和破壞的思考和對個體索取與浪費的質疑。藝術家基于多媒體跨界的理念,結合舞臺機械裝置和交叉互動編程技術,大大拓展了表演空間,創造出新穎的視覺效果,豐富了傳統觀賞經驗,也為實驗影像在數字媒體劇中的應用創造了更多可能。另外兩部劇均由孟京輝導演。多媒體肢體劇《洗腦,李爾王》的創作源于莎士比亞悲劇《李爾王》。極具表現力的青年演員張弌鋮將用他創新的肢體表演與多媒體影像互動,更加突出李爾王的內心波瀾。多媒體詩劇《鏡花水月》的靈感來自中國當代詩人西川的詩作,極具穿透力的詩歌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該劇曾在墨西哥和德國演出,獲得了認同與贊美。此次中國戲劇的阿維尼翁之行,展示了中國當代詩歌、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當代音樂與戲劇表演的諸多成果,將讓世界各地赴阿維尼翁戲劇節觀賞演出的人更好地了解充滿創造力和文化底蘊的中國當代戲劇藝術。
對此,孟京輝說:“這次中國在阿維尼翁演出的經驗,是中國戲劇人從來沒有經歷的。這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學習,更是一次我們中國戲劇跟法國戲劇的深度交流,甚至可以說是跟全世界戲劇的一次更深遠的交流。我們希望能夠把中國當代的最新戲劇作品帶到法國和世界的觀眾面前,讓更多的觀眾可以通過戲劇了解當代的中國文化。”
7月8日至31日,OFF單元將迎來20多個國家的1066個劇團,8000名演職人員,他們將在阿維尼翁正式演出1258場。此外,阿維尼翁教皇宮和市政廳前的廣場上,藝術家們會“占領”一塊地盤,就開始表演,廣場一天到晚都聚集著眾多的觀眾。阿維尼翁戲劇節創辦于1947年,今年是第67屆。戲劇節分為競賽單元和非競賽單元兩部分。據統計,2012年超過100萬觀眾參加阿維尼翁戲劇節,平均每人觀看11場OFF單元演出和1場IN單元演出,在阿維尼翁逗留5.5天。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