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作曲大師班開課
普利策音樂獎獲得者、旅美中國作曲家周龍擔任主講教授———
“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昨天在中央音樂學院再次開課,普利策音樂獎獲得者、旅美中國作曲家周龍擔任主講教授。同時,大師班邀請了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教授迪特·馬克、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節音樂總監盧卡·弗朗切斯科尼和旅德中國作曲家陳曉勇擔任教授。10位學生成為大師班的A類學生,他們創作的作品將在大師班上演奏,并直接接受教授們的指導和幫助,而B類學生和C類學生將作為普通學生旁聽學習。”
本報訊 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昨天在中央音樂學院再次開課,這是中央音樂學院連續三年邀請國際知名作曲家為國內外學生舉辦的暑期大師班,意在培養有才華的學生廣泛接觸當代國際作曲家,從他們身上學到創作技法和觀念,并為自己的創作服務。今年的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由普利策音樂獎獲得者、旅美中國作曲家周龍擔任主講教授,同時,邀請了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教授迪特·馬克、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節音樂總監盧卡·弗朗切斯科尼和旅德中國作曲家陳曉勇擔任教授。有10位學生成為大師班的A類學生,他們創作的作品將在大師班上演奏,并直接接受教授們的指導和幫助,而B類學生和C類學生將作為普通學生旁聽學習。
據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郝維亞介紹,今年的國際大師班上,老師和學生們將共同探討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民樂相結合的話題,因此,在大師班還安排了二胡演奏家楊雪和板胡演奏家胡瑜的民樂工作坊活動,中外老師和學生將深入接觸民族音樂。由于A類學生的作品大都是室內樂與民樂相結合的作品,因此,在大師班的音樂會上,也將有演奏家們以西方室內樂與民樂相結合的方式展現這樣的作品,同時,音樂會也將展現大師班教授們的作品。
盧卡·弗朗切斯科尼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答應來到這里授課是因為我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希望了解中國的音樂和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我對中國的民族音樂了解比較少,除了有些中國民樂團來歐洲演出聽了一些中國音樂外,還很少有接觸,所以這一次我也希望深入接觸中國民樂。而我為學生們帶來的是關于創作過程中判斷和觀點的議題,作品的創作中怎樣運用民族音樂使其成為全人類都能夠接受的共同點,而不是簡單地將異國音樂加入創作中,而要將民族音樂從深刻的角度融入音樂創作成為普通人都共同接受的音樂。”記者問他有沒有想到把含有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作品帶到他主持的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節中,他坦率地回答:“我們當然愿意接受各種音樂,但前提是我們在接受民族音樂前要了解他們的特點和邏輯,了解中國文化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樂器,只有了解了才能運用它們。我這次來就是希望深入了解中國民族音樂。”
在昨天的開幕式上,記者還見到了一批特殊的C類學生,他們是蘭州西北民族大學的學生,西北民族大學每年都會派老師帶領學生參加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一位學生說:“參加這個大師班,我們能接觸到更多的教授,了解更多的藝術上的觀念,增長我們的見識,這特別重要。”可見國際作曲大師班帶來的不僅是專業上的技法,更多的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創作觀念,讓學生長見識,在講座中和音樂中收獲國際作曲大師們的創作經驗。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