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文化 彰顯文化責任
弘揚傳統文化 彰顯文化責任
——評八集電視紀錄片《京劇》
本文圖片均為《京劇》劇照
6月3日至10日,全國電視觀眾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間《魅力紀錄》欄目看到的8集電視紀錄片《京劇》其實在兩年前已經啟動。從最初創意籌拍到最后殺青播出,《京劇》在表達主創團隊的藝術追求和職業理想之外,還體現了央視多年來致力于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責任和擔當。
電視紀錄片《京劇》的開場選擇了“2010年11月16日”這個再也普通不過的日子,不過正是因為當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使所有的中國人感覺因此有了不同,京劇在國人心目中本是“國粹”,可從那一天起它被納入“遺產”之列,看似值得慶賀,其實更引人深思。也還是這個日子,現在為大家所廣泛關注的央視紀錄頻道當時還在緊張地籌備之中,不過2011年1月1日紀錄頻道開播之后,《京劇》很快就與《舌尖上中國》、《茶》、《絲路》、《牡丹》等一起列入了紀錄頻道精品原創戰略的“重點項目”。
宏大命題的影像表達:電視傳媒向京劇藝術致敬
京劇,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獨特的位置,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早已超越了藝術本身。中國電視媒體多年來致力于京劇藝術的傳播,如央視戲曲頻道播出了大量京劇作品,舉辦了大量與京劇相關的宣傳活動。但是對于過往200年的厚重歷史,則鮮有電視媒體給予精彩呈現,運用紀錄片這種嚴肅的節目形態給予表達更是屈指可數?!毒﹦ 房偩帉е坏氖Y樾曾在2004年-2005年創作26集“口述歷史體”紀錄片《粉墨春秋》,力爭反映200年京劇歷史和時代變遷,這份付出確屬難能可貴。與《粉墨春秋》的“口述歷史”的視角不同,2013年央視紀錄頻道打造的8集《京劇》面對宏大而深厚的文化命題,將京劇藝術背后的大歷史、大時代、大故事、大舞臺匯聚在點滴之間,成功地將影像表達和京劇藝術完美融合,實現了國際化的品質和創新化的呈現。
這部《京劇》所呈現的“京劇史”,既折射出了200年的時代變遷、家國興衰和個人命運,也表現了京劇的傳承流變、融合發展和包容創新。因此,作為我國第一部完整記錄、生動呈現京劇藝術發展脈絡的電視紀錄片作品,《京劇》這種可貴的努力和探索是代表中國電視媒體完成了向“京劇”的一次致敬,這不僅是京劇藝術傳播史上的劃時代之舉,也是民族文化建設的重大工程,它對傳承京劇藝術,傳播京劇文化,拓展京劇在海內外的影響力,提升京劇藝術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品位,將產生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普及京劇藝術知識:尋找傳統文化振興之路
2012年4月16日,中央電視臺以罕見的氣魄在綜合頻道晚間時段開辟50分鐘《魅力紀錄》欄目,專門播出國內外高品質優秀紀錄片。《京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的一部體現著央視追求和責任的紀錄片作品。《京劇》全片以歷史脈絡為主線,以8部經典劇目為主題結構,運用故事化手法和情景再現的手段,生動講述了從“四大徽班進京”到“拜碼頭”走江湖,從“前后三鼎甲”的宮廷唱響到“四大須生”的紅遍南北,從“四大名旦”的傾國傾城到“四大坤伶”的登臺亮相……戲臺上下、戲里戲外的故事,傳播了生旦凈丑、唱念做打、七行七科、梨園名家、戲迷票友的藝術知識,搶救了100多位老人口中的歷史記憶。全片融宏大的歷史敘事與精微的細節刻化于一體,融藝術價值、社會價值、史料價值于一體,內容充沛、內涵深刻,體現了央視紀錄頻道對文化品質的堅守。從文化生態的角度看,在當今電視文化產品呈現快餐化的背景下,紀錄片《京劇》這樣凝練、濃重的精品更加顯得難能可貴。這對于提升平衡社會文化生態、引導觀眾審美趣味都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不過,從媒體角度看,與其說《京劇》是對博大精深的京劇藝術的一種挖掘和表現,不如說它更多是一種對京劇藝術的普及和傳播,它的意義就在于:通過京劇歷史和知識的普及與傳播,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關心京劇,關注和關心中華傳統文化,而這正是央視打造紀錄片《京劇》的本義?!毒﹦ 凡豢赡転榫﹦v史上的是非細節下出公論,也不可能窮其所有條分縷析全景呈現。即使如此,《京劇》仍然是一部難得的嚴肅的紀錄片作品。至少它與以往對京劇慣性地頂禮膜拜不同,紀錄片《京劇》則秉持著一種基于歷史的冷峻和理性,這樣的情感基調,將相對可信地陪伴我們的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時代帶給京劇的呵護或傷害,感知到京劇作為我們“國粹”的高貴與不凡,從而讓更多的人找回久違的認同、甚至多少悟察出一條關于“振興”的路。
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紀錄片肩負使命
作為中國國家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一直致力于在世界上傳播中國文化,推動國際間的電視文化交流與合作,成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座橋梁。當下正在熱播的《京劇》不但承擔著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而且還肩負著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責任。京劇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選題,從1930年梅蘭芳先生赴美國演出開始,京劇成為了第一個走向國際舞臺的、代表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從此京劇也成為中國少有的由本土創造而被世界熟知的藝術形式,和中醫、美食、武術一樣,是中華文化中具有民族性、世界性的文化符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紀錄片《京劇》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挖掘和表現“民族記憶”和“文化記憶”的作用,是運用先進影像手段對“民族符號”和“文化符號”的忠實記錄。如果能將這種記錄推向世界實現跨文化傳播,這對于提升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必定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3年4月的戛納電視節上,央視攜《京劇》等9部紀錄片作品驚艷亮相,為此紀錄頻道特別邀請國家京劇院15位京劇表演藝術家在戛納電視節中進行多場次、多地點的京劇演出,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全球紀錄片同行的目光,相信隨著《京劇》的國內熱播,京劇再次走向世界的步伐將更加堅定有力。
今天的中國正以高速發展與開放包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京劇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和自信走向世界。擁有跨語言、跨文化等傳播優勢的紀錄片,必將讓全世界電視觀眾能進一步感受京劇、理解京劇、喜愛京劇,共同聆聽一個跨越歷史和未來的中國故事和中國夢想。《京劇》這部紀錄片一定能夠進一步推動京劇在全世界的傳播和發揚,讓這一中華優秀傳統藝術代代延續、薪火相傳。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