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會和諧的語言生態研究
語言是一種重要的資源,語言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協調等層面形成語言生態系統。如何充分開發利用語言這種寶貴的資源?語言資源與其環境之間如何良性共生互動?當下社會語言生態學研究有何重要意義?馮廣藝新著《語言生態學引論》(人民出版社,以下簡稱《引論》)較好地回答了上述問題?!兑摗肥邱T廣藝繼《語言和諧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視角獨特、觀察細致、解釋透徹,頗具理論和現實意義。具體說來,《引論》主要圍繞著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引論》指出,語言生態作為社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生態文明作為社會生態文明的重要支撐點,不可忽視?!兑摗房茖W地指出了“語言生態學”得以建立的時代背景:20世紀以來,尤其是當人類社會跨入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以來,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生存條件和社會環境急劇嬗變,人類語言的網絡系統不斷變革,語言世界中的各種問題日顯復雜和突出,人們呼喚構建良好的語言生態環境。
促進社會和諧,是語言生態學的理論基點之一,也是語言生態學的重要應用域之一。《引論》倡導理論與應用相結合。語言生態學可以解決構建良好的語言生態中的各種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可以直接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服務。例如,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國家除了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之外,還特別重視少數民族語言,重視方言,制定了一系列語言政策,維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權利,保護方言。這是一個很好的語言生態布局。語言生態學研究這個布局,解決布局中的理論與實踐課題,對于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為和諧社會中人們的和諧語言生活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氛圍。
其次,語言生態構建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二者如何良性互動?《引論》闡述了這樣的一個道理:良好的語言生態環境構建是在“和諧原則”指導下進行的語言生態環境的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應有之要義也是為了構建和諧社會。從本質上看,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事實上,生態文明建設依賴于社會的各個方面。有一個和諧的共生共長的生態環境和文明環境,社會全體成員每時每刻都在使用的語言,如果處在一種惡劣的生態環境里和極不和諧的狀態中,就會導致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的混亂,影響社會的文明進程,使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受阻。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學院文學院)
(編輯: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