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殿
萬神殿作為古羅馬時期最著名的神廟建筑,是古羅馬精湛建筑技術的典范。它由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斯山上諸神,因此稱為“萬神殿”。公元80年,因為一場火災,該建筑大部分被焚毀。公元2世紀,哈德良統治時開始重建此廟宇。萬神殿的門廊高大雄偉,正面由8根科林斯式的柱子支撐。正殿是一個寬度與高度相等的巨大圓柱體,穹頂直徑和頂端高度都是43.3米。穹頂正中央開了一個直徑8米多的圓洞,象征著人與神之間的聯系。圓洞射入的光線照亮正殿內部,顯得宏偉壯觀,同時又帶有宗教的寧謐氣息。萬神殿首次采用如此大跨度的穹頂,使其成為羅馬穹頂技術的最高代表,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馬皈依天主教后,萬神殿曾一度被關閉。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這里成為意大利偉人的公墓,著名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爾·卡拉齊等人就埋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