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該拋棄煽情模式了
選秀節目應該回歸“秀”的本意,即選出最優秀、最出眾的人才,而不是喧賓奪主,讓一些編造故事投機、走穴出位的表演者“脫穎而出”。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各衛視的選秀節目幾乎不約而同地開啟了苦情模式:選手滿臉抹淚講述“背后的故事”,主持人言語夸張故作煽情,評委一臉嚴肅佯裝聆聽,觀眾則在臺下抽泣——節目還是那些節目,秀卻早已不是那個秀了。
在前兩月的《你最有才》首秀之夜現場,再次演出的李新義被趙忠祥當場揭穿冒充農民工;前兩年的流行音樂金鐘獎女子組的比賽中,選手孫琦替媽媽演唱了一首歌紀念逝去的爸爸,感動全場,卻遭到了評委韓紅質疑。韓紅直言,比賽不應該與時下流行的娛樂選秀節目一樣走包裝、煽情路線,而是要從藝術的角度客觀評價選手水準,選出真正的“好聲音”。
令趙忠祥憤怒、讓韓紅惱火的這種“以苦情代才藝,以故事助表演”的現象,在各大選秀節目中并不鮮見。有人總結當下各類選秀現象,發現能夠笑傲舞臺者莫過于幾種:夠慘的,裝傻的,扮酷的,雷人的,不男不女的,最后勉強來個真有才的,還沒進前三。事實上,正是因為如今的選秀節目大多形式單一、山寨盛行,不是歌舞就是模仿秀,弄得觀眾審美疲勞,黔驢技窮之下,制作方只能轉換口味,讓觀眾先審一把丑再說。
收視率是電視節目的GDP,如何迎合觀眾成了制作方必須抓耳撓腮認真研究的問題。但又據說,現在的觀眾看電視時沒有幾個能真正做到專心致志的,不是聊天、吃零食,就是在上網和掃地,劇情不灑狗血不火,相親節目不夸張不看,選秀節目不流眼淚不贊。為了把觀眾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電視上,制作方只好使出渾身解數,為節目效果不擇手段,制造各種噱頭對選手進行包裝,打了雞血般挖掘各種背后的故事?!肮适滦瓦x手”儼然已成選秀節目的救市良方,評委和觀眾集體淚奔讓選秀節目過足了煽情的癮。
只是,先不說審丑也有疲勞時,多走幾圈,選手的水平怎樣,聰明的觀眾一看便知。大多數觀眾并不需要那么多故事,他們要的只是真實,這種真實不僅包含不虛假、不耍寶、不比慘的才藝表演,也包含真誠的品質、真實的才干。
選秀節目應該回歸“秀”的本意,即選出最優秀、最出眾的人才,而不是喧賓奪主,讓一些編造故事投機、走穴出位的表演者“脫穎而出”。當然,選秀節目要真的讓觀眾買賬,除了回歸真實,用真才實干打動觀眾,還需要改變千人一面、抄襲山寨成風的節目模式。
在節目創意上,國外的他山之石或許能夠攻玉,但也要小心別砸了自己的腳。要知道,批量地生產、抄襲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創意,只能進入“一直在模仿,從來沒超越”的怪圈,即便節目火爆,也只是一時的虛火上揚。只有琢磨出自己的門道,才是真正的王道。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