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先驅的道路探索 電視劇創作的藝術探索
“天津現象”給予文藝創作者的深沉思考
——從電視劇《尋路》說開去
夏潮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電視劇《尋路》劇照
在我們國家這些年的幾個重大節點上,新中國成立60周年、辛亥百年到今年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如果說沒有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沒有天津廣播電視臺與王朝柱同志形成這樣一種優勢的結合,推出《解放》《辛亥革命》《尋路》這幾部電視劇史詩巨作,那么對于展現執政黨,我們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和創造的功績而言,確實是很遺憾的,由這個話題,我覺得李準同志提出的“天津現象”,確實值得研討。
作為一個國家的電視臺,一個地方的國有電視臺,如何肩負和行使它的責任、它的擔當、它的使命,天津臺給我們樹了一個好的榜樣,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話題。一個國有電視臺,在我們國家,應該說,它首先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宣傳輿論工具,這一點是絕對不能否定的。同時,電視臺又是當今社會滿足大眾文化生活需求的一個現代文化傳媒機構。作為一個現代的文化傳媒機構,其許多功能與當今世界所有國家傳媒機構是共通的,這我們也不能否定。第三點,它也是一個現代企業,是一個國有的文化企業。既是企業,臺長也好,其他人也好,就要想著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要賺錢。如何把這幾點有機地統一起來?天津電視臺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天津臺緊緊抓住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這個點切入進去,在這三者的結合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啟示。辛亥首義在武漢,《解放》《尋路》,北京、上海、江西、福建,哪個省市電視臺拍攝都說得過去,但現在是天津拍了,所以說天津電視臺它不是一個地方臺的眼光,它是站在國家的層面思考問題,站在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甚至站在執政黨需要什么樣的精神文化產品的高度來思考問題了。國有電視臺,黨的宣傳輿論陣地,它必須把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弘揚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彰顯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作為自己首要的任務。辦臺的人和領導這個臺的人,懷遠同志、其圣同志,還有萬克同志,他們首先是以一個政治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幾十年來,我們黨領導文化文藝建設的方式,一是制定文化文藝領域的方針政策,另一個就是派干部,即給文化機構、文藝組織派干部,讓他們將黨的文化方針政策貫徹落實下去,保證這些機構和組織者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天津宣傳文化戰線的領導同志,牢記自己是黨的宣傳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從時代發展要求出發,從黨的戰略目標出發,從民族前行的方向出發,從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出發,牢牢抓住王朝柱,優勢互補,在我們的電視熒屏上打造了這一出出高揚民族精神的大劇。
電視臺又是一個現代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機構,文化是有其自有規律的,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文化機構、文化傳媒要有擔當,也要有文化品味。文化產品不是政治教科書,政治家不能自己去搞文化,你得在尊重、敬畏文化的前提下團結、服務藝術家,讓王朝柱以及《尋路》導演、演員這些藝術家們在一種和諧寬松的氛圍里進行藝術的創造,才能生產出受歡迎的文化產品,天津的同志做到了。我們來天津多少次了,是天津這個地方的飯比其他的地方飯好吃嗎?不是,是天津宣傳文化方面的領導同志和天津臺的同志對藝術家那種極強的親和力。藝術家大都是像朝柱同志這樣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和他們交朋友,才能優勢互補,才能產生出《辛亥革命》《解放》《尋路》這樣的文藝精品,用這樣的產品來滋養我們的人民,給我們的社會“補鈣”。我們總說,文化產品的功能是要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但不僅僅是滿足,它一定還有教育人民的功能,所以黨的十八大提出文化要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我們的文化機構、文化組織,都要為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境界和道德文化修養努力,家國情懷,民族歸屬,這個國家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怎么來的?怎么去?我們的人民需要從我們的文藝作品里得到解答,受到教益,引起思考。
另外,聽說《尋路》這兩天的收視率還不錯,收視率這個東西我們不要單純追求,但也不能小看,我們從來不否認電視臺和文化企業應追求經濟效益,我們國家的電視臺,國有電視臺的管理人同時是企業的經理人,也是現代企業家,我們有責任為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嘔心瀝血。在我們高揚精神和文化的旗幟的時候,怎么能不動腦筋,怎么能不想辦法將我們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拍得更吸引人的眼球,特別是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呢?所以我們也高度關注收視率。
由“天津現象”,發了以上感慨?!秾ぢ贰纷勓杏憰?,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來主辦,在天津開,很有意義。天津臺確實給我們很多地方臺,包括我們國家電視臺提供了很多啟示。李準同志提出的“天津現象”,促使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