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電影是聯合融資,更是文化互動
日前,由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和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館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澳中電影產業論壇舉行。由澳大利亞影視制片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本次論壇,與中國制片界合作伙伴會晤,就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澳中合拍項目的發展進行探討。
澳大利亞首屈一指的視覺效果和后期制作公司也參加了論壇中關于3D技術、后期制作和視效制作方面的研討會,展示了澳大利亞在這些領域的專長。
論壇還吸引了包括中影集團、光線影業、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上海文廣集團、山東影視集團、河北影視集團、天津北方電影集團等眾多中國影視制作機構及業界人士的參與。
合拍項目推進,成果喜人
2009年,中澳兩國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這對于兩國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近幾年來,中澳兩國的電影公司和各領域專家廣泛合作,制作符合兩國觀眾口味的合拍電影。“這些合作利用了兩國電影產業高度互補的特性。”澳大利亞阿德萊德AMPCO電影公司執行董事馬里奧·安德烈其奧說。
AMPCO電影公司是第一個根據中澳合作協議制作電影的公司,有著與國際公司合作的豐富經驗。2011年,其制作的首部中澳合拍電影《尋龍奪寶》上映,引起了巨大反響。影片中的重要角色“中國龍”的身形龐大、金光閃閃,能在空中飛翔,并發出虎嘯一般的聲音。“《尋龍奪寶》是中澳兩國合拍的試水之作,我們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龍的設計如何更好地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等。這次合作為今后的項目奠定了基礎,我們希望就此把與中國的合作向前推進。”馬里奧·安德烈其奧表示。
今年即將上映的首部中澳聯合攝制的紀錄片《來自澳大利亞的故事》由澳大利亞Bearcage公司與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共同投資、策劃。Bearcage公司總經理麥克·迪爾說,該片籌備過程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尋找一個又一個與中國有關的故事。“我們不僅僅講述了當代澳中關系,還涉及了歷史上的澳中關系。在我們看來,華人在澳大利亞的歷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片中所展示的一戰時期的一個澳大利亞狙擊手的故事。后來,我們才發現這個狙擊手是華人。此外,我們還意外地找到了第一個移民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的名字,這令拍攝團隊大為振奮。于是,這就成了6集紀錄片的起點。”麥克·迪爾表示,影片著重展示了城市生活、學校教育、酒文化、珍珠采集業等,不僅通過澳大利亞人的視角,更多的是通過中國人的視角,以及華裔澳大利亞人的視角來講述故事。
“2013年,對于澳中兩國在電影電視的合作來說是收獲頗豐的一年。電影《少女洛荷》奪得了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和最佳攝影獎。3部電影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4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出品了迄今為止澳中聯合制作的規模最大的真人實景兒童電視片《Hoopla!》。這對于我們兩國乃至全世界的青年觀眾來說都是一大幸事。”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孫芳安說。
兩國電影產業高度互補
論壇現場,天津北方電影集團董事長王大衛對于此次參展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澳大利亞影片《風暴沖浪者》表現出了極高的投資興趣。影片以3D的方式呈現了澳大利亞牽引沖浪的傳奇人物羅斯·克拉克·瓊斯和兩屆世界冠軍湯姆·卡羅爾,在沖浪預報員本·馬特森的幫助下,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一起跨越南太平洋,跟蹤、追趕大風暴引起的大沖浪的故事。該片執行制片人馬庫斯·吉列周聲情并茂地在現場展示了拍攝過程中的驚險場景。
馬庫斯·吉列周說,他從6歲時就愛上了這項運動,現在每周還會沖浪1到2次,或者在工作前1小時,先拿沖浪板去海里轉一圈再回來。“澳大利亞很多人從小在海邊長大,沖浪是非常受歡迎的運動。而影片中所表現的巨浪,有四五層樓那么高。200噸的巨浪,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撲向你,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項極限運動帶來的感官刺激。”馬庫斯·吉列周說。
在論壇中,多位中方代表團來賓對于澳大利亞為鼓勵中澳合作所制定的“制片人補償政策”——當項目獲得澳大利亞電影局頒發給制作公司的最終證書時,將獲得澳大利亞制片人補償政策提供的40%優惠政策,均表現出相當的興趣。
澳大利亞電視電影局首席執行官茹絲·哈里說,由于是講英文的國家,澳大利亞占有語言傳播的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英、美電影的巨大沖擊。地廣人稀,國內市場不足,澳大利亞電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仰仗政府在資金、政策等各個方面的支持。“而我們的優勢在于,美麗的風景、先進的拍攝以及后期制作技術、土著人的生活題材以及講述故事的傳統,這些都能夠很好地與中國進行互補。”茹絲·哈里說。
澳大利亞電影國際合作署首席執行官黛布拉·理查茲說,在他們眼里,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潛力的電影市場,合作不僅僅是制作上的聯合融資,更是文化上的互動交流。此外,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更加多樣,比如聯合創辦海外影視培訓基地等都可以提上日程。“我們于2010年至2012年在北京舉辦了兩屆澳中電影論壇。這次我們將這一論壇帶到上海。”黛布拉·理查茲說,前兩屆澳中電影產業論壇收效很好,他們欣慰地看到通過自己的牽線搭橋能夠讓一大批澳中影視公司達成協議,成為合作伙伴,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澳中合拍電影問世,建設更多的影視拍攝基地。
(編輯: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