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回顧我們奮斗的足跡
也許是現實于不經意之間,耗盡了我們絕大部分的精力,在緊張和忙碌之余,你往往難得去仔細盤點和審視那遙遠的過去。而直到有一天,當一部叫《中國合伙人》的電影出現在面前,于是,所有記憶的閘門,都被不可遏止地打開。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大學生活,到之后的艱難創業,再到幾十年打拼后的事業成功,三位男主人公成東青(黃曉明飾)、王陽(佟大為飾)和孟曉駿(鄧超飾),不僅贏得了自己光榮的事業,也在跌跌撞撞之中,獲得了心靈上的完善和成長。
為了展現這種雙重主題,影片將創業史與青春夢融為一體。在漫長的為理想拼搏的歲月里,成東青逐漸戰勝了自卑和膽怯;王陽從浪漫不羈轉向腳踏實地;而孟曉駿則學會了將鋒芒適當地藏起……他們不只積累了驚人的財富,而且也鍛造出令人尊敬的舉止和品格。
在講述三位主人公的傳奇故事時,影片使用了許多富于感染力的細節。比如,成東青曾經在高考中兩次落榜,在大學里選擇夜深人靜之后,潛入圖書館讀書;而王陽年輕時則與美國女孩大談戀愛,似乎不如此不能彰顯其叛逆的青春沖動;至于頗為自負的孟曉駿,在赴美后也并未找到施展才華的機會。這些細節,一方面鮮活地展示了他們青年時代的生活狀態,另一方面也與其日后的精明、干練,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對比。
順便說一句,影片對于三個人青年狀態的刻畫與描寫,遠遠優于其后來所講述的在職場上的競爭和打拼。
當然,在真實的環境里,不是所有的同齡人,都能獲取片中主人公們的巨大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來自我們之中,并且是我們的杰出代表。在某種程度上,一個時代的歷史印跡,正是由這些代表人物的經歷所形成。
此外,在創業史與青春夢的故事里,兄弟情也是一個濃墨重彩的主題。三位主人公之間的深厚友誼,起始于大學時代,發展于共同奮斗之中。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無論是聚散離合,還是矛盾沖突,這種情感,其堅貞不渝,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
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片中對歷史氛圍的營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特有的校園風景,到那種近似瘋狂的赴美留學的浪潮;從使館門前申請簽證的長隊,到不同時代所流行的歌曲;那種每個時代所特有的標識和味道,都可以在影片中隨處找到。
除了以上的顯著特征,喜劇因素也是影片中經常出現的藝術手法。從成東青大學里求愛的窘態,到王陽在校園中的故作姿態,再到孟曉駿為簽證做輔導時的妙語連珠,都在引人發笑的同時,頗有益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其實,陳可辛一向善于在藝術與觀賞效果之間,達到某種平衡。從早期的《雙城故事》《甜蜜蜜》,到后來的《如果·愛》《投名狀》和《武俠》,都很好地處理了藝術性與觀賞性的關系,而《中國合伙人》則依然延續了其以往的創作路線,將商業與藝術融合得恰到好處。不過,影片的瑕疵也相當明顯。尤其對于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和環境的人們來說,總還是有一點點隔膜的感覺。這也許與香港導演陳可辛并沒有某種親身經歷有關。
無論如何,在中國內地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革中,已經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傳奇人物與傳奇故事。除了本片原型俞敏洪與新東方的事跡之外,諸如影片結尾處提到的柳傳志、馬云、王石、馮侖等人的經歷,都是可以搬上銀幕的極好素材。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足跡就是我們的故事,他們的創業史就是我們的奮斗史。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