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拿什么向你致敬
時間:2013年05月11日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作者:
青春人人都會有或曾有,人人都可懷念,對逝去的青春的致敬,本應是這個喧囂時代的內心叩問,但《致青春》除了消費青春,在諸多藝術修為方面,尚留有遺憾。
青春是一首最美麗的詩,青春是一曲最動聽的歌。在紀念“五四運動”94周年前后上映的新片《致青春》,圍繞對逝去青春年華的慨嘆,抓住了一大批正青春或青春過的觀眾眼球,票房飄紅。對于導演系的畢業作品來說,趙薇的處女作交上了一份難以超越的票房成績。然而,就影片實質內涵來打分,是否一樣優異呢?
如同千千萬萬的青年人一樣,鄭微、阮菀、黎維娟、朱小北這四位出身、性格、特質均不相同女孩,匯聚到一所南方古城的理工科大學。她們每日朝夕相處,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愛過、一起恨過。
影片中,白描鏡頭逐漸鋪開,熱水瓶、紅白游戲機、電爐子、《新白娘子傳奇》等事物的漸次出現,喚起了上世紀90年代上大學的觀眾的青春記憶,種種煽情手法的成功運用,賺足了70后、80后的眼淚,也激起了50后、60后的羨慕心,以及90后、00后的好奇欲。
作為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青春》當仁不讓成為中國當下“青春懷念”類型片的典型,也是一部能看得明白的文藝片。不同于王家衛的神秘莫測、徐靜蕾的小資情調,影片讓大多數人能看懂,幾乎能喚起每一位關注不同層次的觀眾的共鳴。
片中,鄭微是一位青春正艷的女大學生,堪稱明媚動人、嬌俏可愛、敢愛敢恨的“玉面小飛龍”。她為了愛情勇往直前,盡管被鄰家大哥林靜傷了一次,鄭微視富二代的熱切追求如空氣,偏偏知難而上、義無反顧,甚至死纏爛打地愛上了孤僻清高的“貧二代”陳孝正。
如同校園里的多數愛情一樣,因為對前途選擇的差異,他們并無結果。三年后的重逢,再硬生生插入種種橋段,死拉活拽給了兩人一個開放式結尾。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