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熱血雷鋒俠》:創意表達“中國夢”
近日,由新疆達雅風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新疆本土80后導演馬史導演的微電影《雷鋒俠2:熱血雷鋒俠》在網絡熱播,掀起了一股“雷鋒俠”的討論熱潮。《熱血雷鋒俠》講述了主人公薛飛在校臉譜社社長的邀約下,加入校園“英雄聯盟協會”,戴著“雷鋒帽”,穿著“雷鋒裝”,扮演雷鋒,以外形上貼近偶像的裝扮風格、行為模式,向心中的英雄致敬,并在“盲俠”、“葫蘆俠”、宿管阿姨的幫助下,打敗了橫行社會的反面角色“地溝油俠”,進而實現了自己作為“雷鋒俠”的俠者生活、英雄夢想。
據不完全統計,《熱血雷鋒俠》自網絡上映以來點擊量逾1000萬次,新浪、網易、搜狐、騰訊等微博平臺相關信息1萬余條。人民網、鳳凰網、中國日報網、新華網、新浪、搜狐、騰訊、網易等主要新聞網站都對“雷鋒俠”的正面意義進行了報道。更有不少網友模仿該故事主人公薛飛,在現實生活中穿起“雷鋒裝”,見義勇為,踐行雷鋒精神。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從這個角度來講,《熱血雷鋒俠》是一部記述主人公薛飛個人夢想的影像故事,在這個故事里,他渴望成為一位像雷鋒一樣受人歡迎、被歷史銘記的人民英雄。影片借由畫外音多次談到薛飛的心聲:“我想成為一個英雄。”而在他的心目中,這位英雄的經典形象便是雷鋒,他渴望通過一系列見義勇為的行為復活自己心中的英雄。因此,《熱血雷鋒俠》其實是對“中國夢”這個全國性議題的一種創意性的故事表達。這種故事表達在導演馬史的編導之下,通過對經典形象的個人書寫、歷史記憶的代際對話、傳統美德的創意表現等敘事策略加以呈現,再借由微電影的形式予以傳播,進而通過網絡媒體的平臺,完成一種“實現夢想”的意義分享與價值共享。
首先,這部電影是對經典形象的個人書寫。雷鋒是一代人的英雄記憶,他見義勇為、樂于助人,是中國軍人偶像敘事的一個經典形象。微電影《熱血雷鋒俠》正是通過對這一經典偶像形象的個性描寫,將一位遠去半個世紀的軍人形象與中國傳統的武俠精神相結合,再借由好萊塢電影工業影像風格的包裝策略,綜合運用漫畫、升降格鏡頭、碎切、閃回等影像剪輯技法,實現了年輕一代對偶像認知的影像再現,并借由主人公的個人經驗,完成了對偶像故事的現實移植。正如影片結尾薛飛所說:“我的傳奇精彩要靠我自己創造,我要做一個英雄。”
其次,這部電影也是對歷史記憶的一種代際對話。雷鋒對于80后的年輕人而言,屬于父輩的記憶,是歷史記憶,代際之間,關于他的記憶有重合也有對話。在《熱血雷鋒俠》的故事講述中,導演精心設計了雷鋒形象代際認知的差異性“對話”,反映出雷鋒形象在不同年代、不同群體人的心目中有所變遷的社會事實。比如,影片中多次交叉剪輯老電影中關于雷鋒形象的紀錄片,對應主人公薛飛的“雷鋒俠”造型,實現了有關雷鋒形象歷史記憶的一種代際對話。但無論是父輩記憶中穿著傳統軍人服裝,服從指導員的命令,為一群孩子們講故事的雷鋒,還是薛飛扮演的戴著一副墨鏡,披著紅色披風,在校園中自由行走的“雷鋒俠”,其本質都是對“雷鋒精神”的一種現實回應、真摯呼吁。在《熱血雷鋒俠》中,雷鋒不僅是一種歷史記憶,一種“過去真實”,而且是一種“昨日重現”,一種正在經歷的當下事實。他的精神遺產,值得在代際間借由多種方式加以回響,并值得通過不同的形象呈現方式使其重新生長。一如該片出品方所言,雷鋒精神需要時代社會的傳承,需要被賦予與時俱進的社會形象。
第三,這部電影也是對見義勇為、大公無私、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等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種創意表現。“雷鋒精神”其實是中華傳統美德“修身”“治國”“持節”的集中體現,它通過雷鋒,并經由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千千萬萬個“雷鋒”們得以發揚光大。雷鋒、雷鋒俠都是以雷鋒精神為代表的中華傳統美德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的形象載體。正如《熱血雷鋒俠》的創作背景以及導演手記中所述的,雷鋒精神需要以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方式加以宣揚,就像長期不用的電腦程序,需要被重新登錄、下載、激活進而獲得全新的生命力,從而贏得全新的世界認同。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人文學院影視藝術系)
(編輯:子木)
· | 革新使微電影充滿生機 |
· | 微電影激發練兵熱情 |
· | 微電影讓戰士夢圓“男主角” |
· | “中國夢·廣西印象”微電影大賽啟動 |
· | 108首唐詩將被拍成微電影 邀海內外文化名人執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