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情報告》(2012-2013)發布
時間:2013年05月09日來源:《光明日報》作者:趙玙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2012-2013)日前在京發布,該書由白燁主編,課題組成員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中國作家協會各有專長的文學專家。全書設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紀實文學、散文、詩歌、戲劇、網絡文學、理論批評、文壇熱點、作家身影與文學聲音共11個專題,分門別類地對2012年的文學創作、文學現象、文學論爭和文學事件等,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概要的描述,展現了年度文學的客觀走向與基本風貌。
《中國文情報告》指出,2012年的文壇在市場化、網絡化、傳媒化等多種因素的合力推動下,不斷發生著種種新的變異,文學與社會生活、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勾連密切、互動頻仍。其中,長篇小說的新變化令人尋味。與鄉土生活有關的長篇小說寫作,更多地為描寫城鄉交叉地帶的城鎮生活的作品,或者被帶有田野調查意味的紀實類作品所替代。鄉土文學的時代轉型與社會現實息息相關,將成為今后小說創作關注的重心。
關于傾向性問題,白燁指出,數字出版發展迅猛,但重平臺、輕內容的特點較為突出,多為類型化小說和傳記類作品,缺少適合深度閱讀的作品,缺少經典文學。近年來日益風行的類型化小說雖不失多樣化,但最為走俏的主要集中在官場和玄幻兩大類別,這兩類作品內容各有缺失,寫法也少有文學性,其成長與成熟,需要文學批評的助力以及與傳統文學相接軌。2012年,文學新人的作品值得肯定,但關注點仍集中于日常生活與小人物形象,對重大歷史事件有所忽視,對社會問題明顯疏離,某些作者還表現出對經典文化的不屑,這使得其文學作品在充滿生活情味的同時,缺少精神上的大氣、時代的豪氣以及豐厚的人文內蘊。白燁呼吁,在現有的文學秩序內理應對文學新人應給予更多關照和扶持。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