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北京博覽會:突破“小圈子” 邁入國際化
藝術北京博覽會現場
2013年度藝術北京博覽會近日落下帷幕,在本屆博覽會上不僅有架上繪畫、雕塑等作品,也不乏新媒體、裝置藝術等新穎的藝術形式,還有許多相關藝術衍生品的推廣和展示。除此之外,相關畫廊、藏家、拍賣行和藝術機構也舉行了多場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論壇與講座,為人們了解更加立體的藝術市場提供了契機。眾所周知,一個良性的一級藝術市場是由藝術家、藏家、投資方、畫廊及藝術機構共同組成的,之后再依據具體情況選擇進入拍賣行等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透過藝術北京這一展示交易平臺,可以看到更為完整、多維度的藝術市場,與此同時,也充分說明我國藝術市場正試圖努力突破“小圈子”而邁入國際化的新領域。
經典藝術穩中求變
經典藝術在任何一位藝術從業者或愛好者心目中都具有基礎性地位,但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現當代藝術不斷銳意創新,經典藝術過于謹慎與保守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在這種形勢之下,如何去保持經典藝術的創造力和活力就成為擺在經營者面前的嚴峻問題。不過在本屆博覽會上,經典藝術展區仍占據了穩固的一席之地。
通常情況下,從事中國傳統繪畫創作的藝術家對市場運作方式敏感度不高,他們往往更專注于自身品格方面的修養,以古代的文人氣質自勉。這一創作群體也就產生了周期較長、產量不高的特點,一些畫家要創造出較為精妙的作品還要等到中年以后,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屬學院派出身,更重視師承關系,在創作模式的變化上不太明顯。此次由北京大韻堂承辦的當代工筆畫邀請展,為經典藝術如何走入一級市場作出了有意義的嘗試。其負責人表示,他們經營的方向建立在以學術性為基礎的平臺上,在為從事中國傳統繪畫創作的藝術家提供更良好創作環境的同時,通過畫廊、藝術機構的運作和推廣,使其作品在當下的藝術市場中扎實、穩健地走下去。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目前這類藝術家的畫作在市場上的售價較為穩定,維持在每平尺幾萬元不等。
目前藝術市場上經營中國傳統藝術作品的畫廊、機構,如北京本土的澤中畫廊等更傾向于與藝術家建立起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有的甚至會進行獨家合作。因此,他們在日常經營與參展方面也會更著力于對藝術家進行推廣,并慢慢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客戶群。而藏家購買這類作品的目的多是出于欣賞,通常會長期持有,所以在銷售方面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由此可見,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藝術品類通過自身不斷的完善和發展,有實力在市場中占有相對穩固的地位。
有關經典藝術領域,此次博覽會還有許多外資經營的畫廊、機構來參展,他們為中國藝術市場帶來了新的氣息,讓人們接觸到許多不一樣的藝術品推廣和運營方式。來自美國的圖盧茲古董行就非常有特色,它與以獲取傭金為主的藝術品二級市場拍賣行不同,采用了古董行自行買入再賣出的藝術品交易運作形式。在展會期間,這間主要以經營歐洲19世紀經典藝術品為主的古董行以其獨特的展品和銷售方式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注意。圖盧茲古董行的創辦者已經經營這間古董行數十年,參加過世界各地舉辦的藝術博覽會,此次雖然是他們第一次來參加藝術北京博覽會,但銷量卻相當不錯。從中不難看出,在藝術市場上顯示出自身獨有的優勢和特色至為關鍵。
(編輯: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