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子女捐贈家藏珍貴書畫:藝術家屬于人民,藝術作品應歸屬人民
新華網北京5月3日電(記者 齊鵬)
“藝術家屬于人民,藝術作品應歸屬人民。”
——老舍子女捐贈家藏珍貴書畫
前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老舍先生之子舒乙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此解釋為何舍得將老舍、胡絜青夫婦生前珍藏的珍貴字畫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
近日,老舍先生子女舒乙、舒濟、舒雨、舒立,將老舍、胡絜青夫婦生前珍藏的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桐蔭圖》、林風眠的《川江圖》等20幅字畫精品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這一消息在畫界、收藏界引起巨大轟動。
眾所周知,這批作品價值連城。其中,《蛙聲十里出山泉》是齊白石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舒乙表示,《蛙聲十里出山泉》是一位文學大師出題、構思,藝術大師齊白石以詩人的素養、畫家的天才,創造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中國畫意境,稀世罕見。
“這更證明了我們捐贈的價值。我們捐獻的目的是為了使這批包括齊白石和傅抱石最好作品在內的國寶能夠回歸社會,能夠為廣大觀眾所直接欣賞。”舒乙說。
事實上,老舍、胡絜清夫婦的遺愿也是促成此次捐贈的動因之一。
舒乙表示,二老認為“人格高于一切”。我們四個子女身上流著他們的血,遺傳著他們的“精神基因”。老舍先生常常和我們說:“我的名字叫‘舍予’,那是‘無我’‘忘我’‘舍掉自己’‘全為他人’的意思”。我父親在北京市文聯工作時,曾把秘書葛翠琳找來口述了這份備忘錄,放入個人檔案。
此外,由于“文革”期間,老舍家多次被抄,僅剩一批字畫,為了安全起見,胡絜青先生在世時曾選了12張頂級美術杰作藏品暫存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庫房中。
如今,老舍先生四位子女的決定也獲得了孫輩們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舒濟80歲,我78歲,舒雨76歲,舒立68歲,我們老了就要考慮這批畫的歸屬問題。今年經過四位子女一致同意,決定拿出來獻給國家。兒孫們知道我們的決定后都沒有一句怨言,聽從長輩們的安排。”舒乙說。
老舍是20世紀最優秀的中國作家之一,出生于北京一個滿族貧民家庭,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在長短篇小說、戲劇戲曲、散文詩歌方面都有豐富創作,而以小說和話劇創作的成就最高。《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須溝》等作品影響深廣,被譯成多國文字。
胡絜青原名玉貞,筆名燕崖、胡春,20世紀30年代初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胡絜青自幼酷愛繪畫藝術,1951年正式拜齊白石為師,擅長花卉翎毛,能工能寫,尤以畫松、菊、梅為佳。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