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擦去心靈的灰暗——4·23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向讀者推介優秀圖書
書如水,滋養心靈;一本本書,匯成書的海洋,去哪里尋找最美的風景?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國家圖書館都會精心策劃,為讀者打開了一扇欣賞書海美景的大門,推薦近一年多來最新出版的優秀圖書。今年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以第八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的發布拉開了系列活動的帷幕。
設立于2004年的文津圖書獎,由國家圖書館發起、全國圖書館界共同參與。該獎項命名“文津”,不僅緣起于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文津閣四庫全書,更是取意“文化津梁”,希望為促進作者、出版者和讀者之間的良性互動發揮作用。文津圖書獎選用《耕織圖》中的《簸揚圖》為標識,取“讀書如稼穡,勤耕致豐饒”之意,揭示了讀書與人生的關系,也傳達了文津圖書獎的宗旨:向讀者推薦精神食糧,在全社會培育讀書氛圍。
第八屆文津圖書獎評選圖書范圍為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國內正式出版、公開發行的漢文版圖書。最終評選出獲獎圖書10種,推薦圖書58種。
10種獲得文津獎的優秀圖書分別是:
社科類5種:吳敬璉,馬國川著《中國經濟改革二十講》;資中筠著《資中筠自選集》;美國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譯《論中國》;美國安東尼·劉易斯著,何帆譯《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加拿大道格·桑德斯著,陳信宏譯《落腳城市》。
科普類3種:汪潔著《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英國托尼·賴斯編著,林潔盈譯《發現之旅——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吳軍著《數學之美》。
少兒類2種:金波編《中國傳統童謠書系》;陳致元著《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當天,滿頭華發的資中筠出席了頒獎活動。《資中筠自選集》由《感時憂世》《坐觀天下》《士人風骨》《不盡之思》《閑情記美》5部組成,書中有著濃厚的知識分子品格,更有感時憂世的士人風骨,充盈著洞察世事的理性思考,而其背后是濃得化不開的憂患意識。談到自選集的寫作,資中筠真誠地說,這套書題材非常雜,因為不是命題作文,都是隨想隨寫。另外寫作時間跨度大,其中最早是30年前的文章,相當大量的是90年代退休前后,“恢復了獨立思考之后,我筆歸我有寫的東西”。資中筠說,假如說這套書還有些意義,是因為講了她獨立思考得到的思想。這些想法也許對也許不對,大家可以批評討論,但確實是她真的想到的東西:“這里有我一貫追求的,說俗了就是真善美;有我比較憤慨的、要批判的東西,是對假惡丑感到不舒服不得已而言之。另外我希望多說道理,大家好好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動不動就罵人、扣帽子。所以我不用微博。微博確實很好,但都是語錄式的,而我的文章喜歡從頭到尾把事情說清楚。”
出席當天活動的獲獎者當中,年齡比較大,讀者年齡卻最小的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評委會認為由他主編的《中國傳統童謠書系》讓口口相傳、如蒲公英般飄散在民間的童謠有了著落,這套書里裝著的是滿滿的質樸和田野的泥土香。金波說,他的讀者不僅僅是嬰兒、幼兒,還可以是他們的爸爸媽媽,還有他們的爺爺奶奶,所以他的讀者也有年紀最大的。對于民間童謠,金波認為是入于耳、根于心的文學,能夠伴隨人的一生,滋養精神,給人快樂、智慧和啟迪。他說:“童時習之,終身體認,一個孩子從小會背誦童謠,一生都會感受背誦童謠的快樂。童謠是童年的歌唱,又是一生的回味。民間童謠靠口耳相傳流傳,藝術生命在動態之中獲得永恒。童謠流傳著、變化著、豐富著、完美著,童謠的生命力永無止境。一兒習之,可為諸兒流布。這種動態的傳誦,就是童謠永遠不會枯竭的生命。”
在趕往國圖的路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看到灰蒙蒙的天空,讓他想到了兩句話:環境不治理,天空是灰暗的;人要不讀書,心靈是灰暗的。
為了不讓心靈蒙塵,從世界讀書日開始,從孩子開始,從今天開始,培養閱讀的興趣,在優秀的圖書中學會體認閱讀的快樂。
>> 58種推薦圖書之社科類推薦圖書30種
1.《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周濂著
2.《中國古典詩詞感發》,顧隨著;葉嘉瑩筆記;顧之京,高獻紅整理
3.《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王汎森著;王曉冰譯
4.《正義的理念》,(印)阿馬蒂亞·森著;王磊等譯
5.《大數據》,涂子沛著
6.《法官能為民主做什么》,(美)斯蒂芬·布雷耶著;何帆譯
7.《灰色收入與發展陷阱:收入分配研究2005-2011》,王小魯著
8.《梁啟超傳》,解璽璋著
9.《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譯
10.《一個村莊里的中國》,熊培云著
11.《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張體偉等譯
12.《讀史求實:中國現代史讀史札記》,楊奎松著
13.《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調查圖錄》,(美)魯道夫·P·霍梅爾著;戴吾三等譯
14.《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法)弗雷德里克·馬特爾著;劉成富等譯
15.《正能量》,(英)理查德·懷斯曼著;李磊譯
16.《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英)特里·伊格爾頓著;李楊等譯
17.《故事照亮未來》,楊照著
18.《江城》,(美)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順譯
19.《大學之魂:民國老校長》,智效民著
20.《史蒂夫·喬布斯傳》,(美)沃爾特·艾薩克森著;管延圻等譯
21.《暴風雨的記憶: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北島,曹一凡,維一編
22.《貨幣的教訓:匯率與貨幣系列評論》,周其仁著
23.《可操作的民主:羅伯特議事規則下鄉全紀錄》,寇延丁,袁天鵬著
24.《明朝沒有沈萬三:顧誠文史札記》,顧誠著
25.《昨日之河》,李黎著
26.《思考,快與慢》,(美)丹尼爾·卡尼曼著;胡曉姣等譯
27.《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美)高居翰著;楊賢宗等譯
28.《禪與樂》,田青著
29.《以賽亞·伯林書信集 卷1:飛揚年華,1928-1946》,(英)以賽亞·伯林著;陳小慰等譯
30.《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美)卡蘿爾·斯克萊尼卡著;戴大洪等譯
(編輯:偉偉)
· | 見仁見智:也說閱讀的藝術趣味 |
· | 閱讀能靠立法推動嗎 |
· | 全民閱讀立法已列入國家立法計劃 |
· | 給閱讀一個新理由 |
· | 經典緣何“讀不下去”?閱讀經典需導讀和特定時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