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獎”參賽片引觀眾熱議
《少女洛荷》劇照
《過失殺人》劇照
從21日開始,天壇獎15部參賽片陸續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主創人員見面會,各片主創紛紛表達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同時,這些參賽片正在“北京展映”單元指定影院進行放映,吸引了大量觀眾觀影和熱議。
七部競賽片主創亮相
21日,《獻給愛妻的歌》《過失殺人》《德國朋友》《親人之間》《少女洛荷》《父輩的足跡》和《今夕何夕》7部影片主創陸續亮相電影節,介紹影片內容和幕后故事。眾主創一致表示,此次來京參加電影節十分榮幸,并表示非常喜愛中國文化。
荷蘭影片《過失殺人》導演比特·奎珀斯稱,他希望通過影片思考社會暴力和言論自由的話題。澳大利亞參賽片《少女洛荷》以二戰后納粹子女成長經歷的視角,反思了二戰帶給所有人包括納粹子女的巨大傷害。亞美尼亞電影《父輩的足跡》導演娜塔莉亞·貝雅斯科說:“我們很高興來到北京這個美麗的城市,十分看好北京電影節的未來。”《父輩的足跡》為戰爭題材,貝雅斯科希望觀眾觀影后能燃起對和平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審視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她認為,亞美尼亞電影和中國電影一樣,具有多民族的特點,充分尊重本國文化。她還說,她很喜歡中國的服飾、茶藝和功夫片,欣賞成龍、王家衛、張藝謀等中國影人。
觀眾影評人熱議影片
目前,15部競賽片正在電影節“北京展映”單元進行放映,眾多觀眾通過大銀幕觀看了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優秀影片。很多觀眾觀影后在微博、豆瓣、時光等網上熱議這些競賽片,并給予好評。據組委會統計,截至4月20日,“北京展映”共放映電影389場次,累計觀影達26746人次(不含電影嘉年華觀影人次)。
影評人葉航觀看《過失殺人》后評價說:“導演用冰冷的寫實筆調,描繪了荷蘭社會中的種種現實問題——移民、種族、犯罪……整部影片的影像風格粗糲、直接,鏡頭運動則冷靜而克制。”他認為,演員對表演的把握很恰當,對情緒的演繹也很有分寸感。
影評人木衛二認為,《少女洛荷》在競賽單元里獨樹一幟,“影片攝影精致而講究,特寫鏡頭觸動人心,空鏡頭柔和而美麗。影片還有女導演的獨特視角和生命體驗,從戰敗國的視角看待歷史,比較新穎”。
(編輯:偉偉)
· | 《一九四二》摘得天壇獎最佳影片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