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諜戰劇回歸生活化——訪電視劇《捍衛者》導演汪濤
電視劇《捍衛者》劇照
剛在央視八套播出完的電視劇《捍衛者》一改諜戰劇的美女配帥哥的套路,演繹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安全人員為國家利益做出的努力,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有點回歸傳統反特片的感覺。范明飾演男一號陳四揚,臺灣演員陳昭容出演反一號,范明的表演一洗喜劇痕跡,陳昭榮則是第一次出演反角,兩個演員的演出都很成功。在央視八套播出后,《捍衛者》將于5月29日在廣東衛視、安徽衛視和貴州衛視同步播出。記者在專訪導演汪濤時,他談到了自己對于近期火爆的諜戰劇的一些看法以及自己的創作體會。
隱蔽戰線的功臣生活在平民中
記者:為什么別人都在出新的時候,你的這部諜戰劇倒有點回歸傳統的感覺?
汪濤:若問你母親那輩人最喜歡看的電影電視劇類型,她們一定會說抓特務,那時叫反特片。所以我們這個劇也定位為反特片?,F在我們把這個類型又叫作諜戰片。近年來,這個類型大家拍得很多,而且有不少高水準之作,但都是一個模式,就是在諜戰世界里有一位或是幾位身份神秘、天賦異稟的特工,他們什么樣的兇險都能化解掉;他們可以談情,但沒有生活,沒有老婆孩子。我當時接到這個劇本時,就覺得其中的主人公就是我們身邊的人,這是現在諜戰劇中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主人公有老婆孩子,因為帶著女同事去反潛伏,反而被老婆打上門以為是有“外遇”,這些情節一下就把偵察員拉到我們身邊了。后來,我們在修改劇本時,把這個亮點展開,作為全劇的基礎。
為什么要把這個亮點展開呢?因為我采訪過幾位還健在的新中國成立初期辦過大案的安全人員,他們很平常,推著自行車上下班,就像普通公務員,但他們干的事又是驚天動地的。真正的隱蔽戰線的大功臣們生活在平民中間,他們不是俊男俏女。
記者:您剛一看到劇本時,有什么感覺?
汪濤:原劇本把諜戰世界里的英雄寫得這么小人物化、生活化,是少見的。這個亮點一下刺激我了。我決定接這個劇本還得益于著名演員張豐毅的鼓勵,我在看這個劇本時,正巧接到了他的電話,我把劇本也發給他看了一下。第二天,我一開手機,他就來電話了,他覺得劇本的這個亮點很不錯。于是我就決定推掉原先的一部劇。
記者:劇本是如何進行修改的?
汪濤:長篇電視劇一定要在劇本上下功夫,這是導演、編劇、制片方有把握控制的東西,其他都是不可知的。我從導演的角度,與編劇一起來修改劇本。我也說服了制片方,把這個劇推遲了兩個月拍攝,那時候,制片方已經與主演范明簽了約排好檔期了,為了打磨劇本,只能和范明解釋希望他把檔期往后延。我先與原編劇牛伯成合作,把這個老編劇身上能“榨”的都“榨”出來,牛伯成是一位老作家,他對天津市井里的人物很熟悉,有生活體驗,所以他寫的人物,包括陳四揚的老婆三妮都很鮮活。原劇本的基礎就很好。然后我又帶了個年輕編劇把劇本作了技術上的改造,植入更多影視手段。
不煽情不矯情有紀實感
記者:整個電視劇中沒有故意煽情的地方,這是您有意為之的嗎?
汪濤:不煽情不矯情,是我的設定。我想表現出強烈的紀實感,所以煽情的段落都刪除了,希望大家看后覺得很客觀,夫妻情戰友情還是有,沒有過分渲染。如果過分渲染,一是容易假,二是老百姓不愛看了。我對這個戲是這么定位的,沒想到這成了網友們好評的一個點。
記者:另外,《捍衛者》還跳出了這么一個套路:革命搭檔注定發展成愛情伴侶。
汪濤:原劇本是這個套路的,但在修改劇本的時候被我掐了,把陳四揚與女偵察員蘇閔的男女之情改成了純粹的戰友情了。從創作的角度來說,原劇本的這個套路是對的,蘇閔從反感陳四揚到接受、敬仰、喜歡,最后愛上他,情感的發展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有故事性的,美女愛英雄嘛?,F在我們把他們之間的感情變成很清澈的狀態,原先他們在大院里的接觸是帶有私情成分的,現在就是任務需要。蘇閔說自己可以替陳四揚去犧牲,是因為陳四揚比她更重要,陳四揚是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中必不可少的角色,留下他比留下自己更有利,如此而已。現在看來,他們之間是大愛的革命情懷。
記者:為什么要跳出這個套路?
汪濤:老實說,第一,這么寫,電視劇的審查會出問題的。第二,如果那么做,就是此類題材的翻版。我想過的,要出新也可以做得純粹一點,老百姓不見得不喜歡,雖然是傳統的,但是卻新鮮了。這類題材太想創新了,其實這類題材中傳統的東西還是很可貴的,是可以保留的。
諜戰劇的核心是信仰
記者:陳四揚作為一位早就被地下黨爭取過來的軍統人員,數次給我們提供重大情報,他的老上級曹先生也說過陳四揚同志是可靠的??墒?,在他參與專案行動時,仍然被排除在偵察小組的核心之外,甚至到電視劇播到一半時,他還屢受委屈,看得觀眾十分窩火,大家都奇怪,為什么他不撂挑子?
汪濤:我們咨詢過安全部的老同志,他們說,這樣的人是限制使用,不到一定的年限是不讓入黨的。陳四揚申請過入黨,但他有幾段歷史沒有證人。陳四揚是特工高手,他的領導崔亭山也信任他,但是有任何疑問都要查清楚,因為專案的安全高于一切,不是個人感情能主宰的。從事國家安全工作,需要參與案件的所有人都信任你,才行,這不是個人的戰友情誼能扛得了的。所以崔亭山的態度是有疑惑就查,但不要傷害陳四揚。這對陳四揚來說,也是個歷練和成長的過程。
《捍衛者》表層的故事是捍衛國家安全,但這些安全人員的勇氣力量從哪來呢?我想提信仰,可有點擔心這么寫會不會讓觀眾“惡心”,因為很多年輕人不理解什么是信仰。一天,我看到電視上的一個采訪改變了我的想法。主持人采訪的是賀龍的女兒,主持人很煽情地問:你父親走的時候你母親怎樣表現,你大哥死了,你母親如何,現在你母親90多歲了,還這么樂觀豁達,為什么呢。她回答說,很簡單,因為她是共產黨人,父輩們用生命捍衛的信仰決定了他們一生所有的態度。所以我在劇中加了曲霞這個人物,并讓曹先生出場,說明了共產黨人的力量從哪來,共產黨人不是莽撞人,他們有勇氣去犧牲是因為他們心中有為人民謀福利的信仰,捍衛者捍衛的是他們心中的信仰。
記者:范明演慣了喜劇,再來演這么個特工英雄,很多觀眾沒有想到他能演得這么好。
汪濤:當時很多人不相信范明能演好這個角色。我自己是還沒有看劇本就知道范明要來演陳四揚了,所以我是帶著他的感覺來看劇本的。我也有點擔心:他之前在別的戲里的狀態我是不要的,我與他能不能合作好,他能不能接受我的意見?拍攝的過程證明范明作為演員是聰明的,他對我的意見還是認可的?,F場,我給范明的表演大量做減法。有些習慣動作他無意識地就做出來,但不是這個角色應該有的。例如,他習慣偷偷瞥別人一眼,而不是正臉看人。我對他說,你是英雄,你看人一定是把臉轉過來看。現場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導演把住。還有一場戲,三妮要走了,陳四揚很高興。我和范明說,你是個英雄,可不能那么浮,要能按捺住。我們也有不同意見,誰也不能說服誰的時候,就按各自的意見演一條,再看看誰說的效果好。有時,一實踐,他就覺得導演說得對。這個戲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所有的人都統一在導演的創作思維之下。
類型劇不能光娛樂
記者:觀眾對諜戰劇充斥熒屏,卻是滿天飛的英雄十分反感,你覺得諜戰劇普遍存在什么問題?
汪濤:在拍這個戲之前,我至少看了五個諜戰劇的本子,都太胡說八道了。諜戰電視劇不能像電影007那樣表現,永遠有美女,永遠命懸一線,永遠能化險為夷,在長篇電視劇中,那樣寫,觀眾尤其是中老年觀眾會覺得不真實。諜戰劇的基本手段如情節、懸疑、緊張、沖突都有,再把家長里短引進去,把有情有義的人放進去。我認為電視劇有一條主線與別的不一樣,就成功了。
我還看過一部與抗日有關系的劇本,講的是東北人的抗日,護士、尼姑、演員、民間藝人等五個身懷絕技的女人打日本人。最主要的是其中的男一號曾為了救自己的兒子向日本人投降過,我是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情節和人物。因為對于抗日戰爭,現代人看來,中日是敵對的是涇渭分明的,藝術家不要在魔鬼那里尋找慈善的眼睛。
為什么出現武俠片式的抗日英雄和諜報人員,我分析原因是大量香港三流導演進入內地后執導了這個類型的電視劇。他們都是武師出身,他們不考慮文化問題,他們沒有考慮過這么拍實際上是在中國人臉上抹黑。
記者:不能把類型劇當成單純的娛樂來做。
汪濤:電視劇的受眾面這么大,如果長此以往只追求娛樂化,是會出現惡果的。作為導演來說,不能光是娛樂產品的生產者,還要有文化良心。
記者:《捍衛者》的制作經費不太高吧。
汪濤:我們沒有錢做美術,觀眾都能看出來是爛景,所有場景都是湊合。制片方提供的制作條件太差,我對這一點感到很難過,也無能為力??赡苓@個類型比較好賣,制片方覺得能拍成片就行了,沒想到現在的播出會這么好。我很怕同行來看這個劇,因為沒有時間沒有錢去做場景。現場我想了很多辦法來回避制景的問題,其實這很影響電視劇的品相。
(編輯:單鳴)
· | 于震諜戰劇《血刃》出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