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能否遇到更達利?——關于兒童畫教育的一點思考
哆啦A夢 細見旭
《森林,生命的歡歌》 楊子居
給孩子報個興趣班,培養一兩門藝術特長,是很多家長的選擇。的確,素質教育當中藝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孩童時代,孩子們懵懵懂懂,一張白紙,但求知欲、學習欲、想象力卻格外優異。在這個時候,適時對孩子開展藝術教育,關乎孩子們一生的素質、前途、命運,也關乎家長們的希望、夢想、寄托。但兒童早期的藝術教育,目的何在?是為高考加分,還是要培養將來的音樂家、美術家?亦或應以更開闊的心態去看待孩子們的藝術教育?
不久前到一個朋友家做客,沙發上散落著他們家小女孩幾幅稚嫩的“畫作”,這吸引了我的注意:她給唐僧師徒涂上鮮亮的顏色,豬八戒的腦袋是圓圓的西瓜綠,沙和尚的腦袋是方方的砂石黃,白龍馬則用素描畫出,唯獨馬臉上涂了兩點紅艷艷的胭脂;她用寶石一樣的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各種圖形來裝飾爸爸的大衣,色彩繽紛卻不雜亂……我很驚異,一個七歲的小孩,筆下竟有這樣豐富的表現力。我說,這樣的畫可以辦個小展覽了。朋友則說,讓孩子畫畫不是為了展覽,也不是想讓她當啥藝術家。她說:“一幅畫,總能找到一處落腳點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這也許就是畫的魅力所在吧。”
發現孩子們的興趣,給以鼓勵和表揚,孩子們才會愿意學,主動學,沉得下心,鉆得進去,才能夠調動無限的潛能。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會學到什么?悟到什么?這些問題,可以讓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來說話。
2010年,楊子居小朋友的《森林,生命的歡歌》在50多萬名小朋友參加的聯合國“林中生命”環保繪畫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黑色的音符在畫面里飄蕩游動,老虎、熊貓、兔子直接站在音符上引吭高歌,青蛙坐在荷葉上演奏鋼琴,兩只小鳥在碩大的花瓣上對歌,小熊把西瓜當做鼓來敲打,小仙女坐在草叢吹笛,蝴蝶蜜蜂在振翅鳴響,喇叭花拉起了小提琴,連花骨朵都幻化成麥克風……這樣的畫作,必然是孩子細心觀察自然、與動物、植物有了親密接觸后的會心之作。學畫的過程,是一個體驗愛、理解責任的過程。
2012年6月,細見旭的《獅子與吉普賽女郎》在“崔永元,愛飛翔”最美鄉村教師援助計劃拍賣會上,以一萬元拍賣并捐獻給了最美鄉村教師。寂靜的月夜下,吉普賽女郎在野外草地抱琴安眠,一只獅子悄悄走到她的身旁。冷冷的色調,柔柔的線條,恬靜和諧的感覺。這是人與天地自然的融合,這是人與動物的友好相處。整幅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和情感,令人安慰和感動。繪畫中,孩子們體驗到了更高境界的自由,從而隨心所欲地感知真善美、追求真善美。
在最近的一個兒童畫展上,一則宣傳語打動了我:“在這里,達利,遇到了更達利者”。達利一生的行為是傳奇而怪異的,他以其夢境般的超現實作品震撼了無數觀者。在中國,達利能否遇到更達利者,希望尤其在于下一代。讓孩子臨摹達利,臨摹藝術大師,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繪畫技法,還應有想象力的張揚、對他人的包容、藝術的無功利性等等更多的內容。
米羅作品臨摹 霍奕溥
老師的“獨門秘籍”
黃書東,6個孩子的美術老師,也是著名的畫家、策劃人。從2001年起,黃書東啟動了陽光獅人工作室藝術教育工程,開啟了師帶徒的家庭工作室藝術教育模式。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有一點非常突出與特別,即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設定高遠的目標,然后不斷調整,做出具體個性化的指導,除了素描、寫生等基本功外,格外強調對世界級繪畫大師作品的臨摹。
黃書東說,教會孩子們領略莫奈、畢加索、馬蒂斯、梵高、塞尚、高更和達利、米羅等世界大師的藝術時空和作品本質特性,尤其是畢加索、達利、米羅三位西班牙繪畫大師的選擇更是匠心獨運。為什么強調后三者?黃書東給出了如下解釋: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達利和米羅,都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三個畫家。
畢加索的作品:立體化的多點視角,對外在形象的粉碎、組合、線條勾勒,藍色、玫瑰色、黑色系列的運用表達,都仿佛孩子般的信手涂鴉。
達利的作品:把夢境的主觀世界變成客觀而令人激動的形象,極度夸張變形的描繪手法,夢幻般的意念,都使得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和更方便表達。
米羅的作品:飽滿而有質感的色塊,各種色彩的搭配組合,老練到骨髓卻稚嫩畫出的簡潔的線條,集合而成的畫面充滿童心童趣,生機勃勃。特別符合孩子們的欣賞習慣,也喜愛模仿。
熱氣球 張紫涵
媽媽的話
張紫涵媽媽說:
一兩歲拿著筆畫一個大大的歪七扭八的圓,指著說“西瓜”,過一會兒,還是同一個圓,又會說是“餅干”,反正想吃什么了,那個大大的圓就是什么。3歲半開始學畫畫,就到處涂鴉,基本上是喜歡什么畫什么,不管像不像也不管合不合理。有一陣迷戀花朵,于是乎所有的畫上都會見到花,蝴蝶翅膀上、小魚身上、小人兒衣服上,會出現各種顏色、各種圖案的花朵;出著太陽飄著雨、下著雪,在她的畫里是經常出現的。再后來,你發現她會把生活里發生的事情用稚嫩的筆畫出來,雖然畫得很抽象,但能從她的畫里看出來什么事情讓她很開心,她喜歡或不喜歡什么,也忽然明白為什么心理學家從孩子的畫中就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其實,畫畫,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藝術,一幅畫你可以說布局很好、線條不錯或顏色搭配很棒,甚至畫得粗或亂,你還可以說是抽象派,總能找到一處落腳點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這也就是畫的魅力所在吧。
爸爸和我 張紫涵
霍奕溥媽媽說:
我有幸親眼目睹過《未來的房子》的創作全過程,全程不過十幾分鐘。當天的題目是讓孩子們畫出心目中未來的房子,老師還在講解、啟發,哥哥姐姐們還在傾聽、想象,帥帥的畫紙上已經出現了一個圓圓的大腦袋,眉眼俱全。
我沖上前壓低聲音:“房子,今天畫的是房子!”
“這不是房子嗎?!”帥帥頭也不抬,刷刷刷,畫紙上大腦袋的脖子上出現了一扇大門,鼻子里搭上了樓梯,眼睛開了兩扇窗戶,禿腦袋變成了屋頂花園,長出了大樹和花花草草……
“耳朵是停機坪,粗眉毛是大露臺,媽媽要打兒子,兒子跳飛機,逃到這邊的陽臺上了……打不著嘍……”
帥帥畫著,順嘴編著,還不忘仰起小臉拋給我個狡黠的壞笑,仿佛我是那個站在眉毛露臺上氣急敗壞的媽媽……
魯索作品臨摹 細見旭
童言童語
在一個美麗的清晨,太陽微笑著從海面升起,大海上異常熱鬧。瞧,各種小魚都歡快地在海上嬉戲著,連小蝌蚪都不甘寂寞來玩了。一只長著鮮艷羽毛的鳥兒飛到了海面上,叼起一條小魚,又松口,鳥和魚高興地玩耍著。這時,一只可愛的螃蟹竄了出來,想要鉗住云朵。云彩也高興地大笑:“哈哈,抓不到我吧!”
畢加索作品臨摹 楊子居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