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雅俗有智慧才叫文化
畫家黃永玉談雅俗無高低 無論雅俗有智慧才叫文化
藝術有兩種境界,一種有很多人喜歡,另一種是少數人才喜歡。人們管前一種形式叫“俗”,稱后一種狀況為“雅”。也許這樣的定義不夠全面,但是雅與俗總會有著不同的群眾基礎。
畫家黃永玉對記者說:“雅俗這兩個概念,幾十年來也是我常常想到的問題。雅俗是文化的兩種境界,沒有高低之分……講到俗文化,不免就想到俗文化哺育下那幾千年,無數億老祖宗得以快樂、得以存活的千萬條道理。”
黃老先生是在看了一期郭德綱和趙本山的對話節目之后發出的感慨。應該說,趙本山和郭德綱堪稱俗文化的表率,但是俗和土的作品并不意味著背離了藝術。面對廣大草根,毫無雕琢地原形重現并不會吸引大家的關注,反而是適度的集中、融合和夸張,才會讓大家覺得有意思。正如齊白石先生所云:“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
至于說“雅”,其實本質上與“俗”沒什么分別,道理都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俗”文化大多是建立在直白的生活基礎之上,更容易為多數人所接受,而“雅”的知識內涵相對更豐富。所以“雅”是少數人的游戲,但“高”與“雅”相配,的確頗有不妥。雅只是一種狀態的描述,反之亦然,俗即是俗,未必就低。
雅與俗還有一個共通之處,如黃永玉老先生所舉的例子——今年春節幾天,朋友不斷,一個朋友半夜十二點還不走,死盯著我的電視看節目。“你家里沒有電視機嗎?干嗎不回家看?”“我家那臺電視機舊,晚會節目都是上世紀末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幽默,你可以說幽默是雅,也可以說幽默是俗,但是你無論如何不能不認為幽默是一種智慧。大俗即大雅,大雅即大俗,無論俗雅,沒有智慧的支撐,都稱不上是文化。論起所謂“雅”的例子,馬克·吐溫與貴婦的對白就是一例。馬克·吐溫應邀赴宴。席間,對一位貴婦說:“夫人,你真美麗!”不料婦人卻說:“很遺憾,先生,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馬克·吐溫笑答:“沒關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樣說些違心的話。”
至于俗的例子,郭德綱與張文順老先生同臺,演出時調侃張老先生:“祝張文順老先生長命百歲,您得活一百歲,三百歲,五百歲,嚯,到時候人們參觀一個五百歲的老藝術家……”張文順隨口答道:“只準看可不準摸,留神那邊兒上還有一小的呢,留神咬你。”千年王八萬年龜是俗得不能再俗的民諺,借用在此,這份機智堪稱無人能敵。雅和俗界限其實模糊,誰說俗就一定低了呢?
(編輯:偉偉)
· | 別太認真看我的畫我的畫一點兒不嚴肅 |
· | 黃永玉作品在湘展出 |
· | 黃永玉先生教我們刻木刻 |
· | 黃永玉:我死后碑上刻愛憐憫感恩 |
· | 90歲黃永玉出版長篇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