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都梁——狼煙豫湘桂 鐵血家國情
1944年,為摧毀美國在中國的空軍基地,阻止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日本傾全國之力發動豫湘桂戰役。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下,國軍節節敗退,潰不成軍。短短8個月,中國軍隊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70萬人,喪失國土20余萬平方千米 ,丟掉城市146座,失去空軍基地7個、飛機場36個。日軍兵鋒所達之處,遍地狼煙……
都梁的新作《大崩潰》首度還原了這場中國正面戰場的國軍的大潰敗。談及為何會選擇“豫湘桂戰役”作為主題,都梁說:“在當時其實不應該發生這樣一個大潰敗,我們已經打了7年了,裝備和士氣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而且‘豫湘桂戰役’對中國歷史的走向和戰后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我認為是值得一寫的。”在都梁看來,當時的潰敗是因為中國還缺乏一個現代國家所應有的與公民之間的聯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抗戰結束60多年來,我們的很多情況沒有很大的改變,包括我們的思維和國家的運作手段。未來的戰爭中我們能否取勝,或者是不是會出現1944年那樣的大潰敗都是個疑問,《大崩潰》作為一種警醒也不為過。”
在寫作時,都梁也會遇到情緒不好,寫不下去的時候,他就緩個幾天,等想明白了再寫。對他來說創作中最困難的事是一些歷史事件的把握,“一是因為難找,二是留下來的史料中往往存在一些謬誤,不能照抄,不然就很有可能會鬧出大笑話,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辨別史料真偽上了。”他花了一年的時間搜集和梳理大量兩岸出版的文史資料,還找到懂日語的朋友和能在日本查證的人,幫忙印證。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戰場,都梁走訪了一些當年參戰的普通士兵,從他們那里得到了對當時戰場的直觀實際感受。
都梁的小說并不多,只有《亮劍》、《血色浪漫》、《狼煙北平》和《榮寶齋》四部,但是幾乎每一部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追捧。其作品改編成的電視劇也擁有超高的收視率和重播率,比如《亮劍》就已經重播了4000多遍。他也有意向將《大崩潰》改編為電視劇。對于現在抗日劇良莠不齊的現狀,他非常嚴肅地表示主創人員應該要懂歷史,做功課,“從業人員不專業就導致了服裝、道具大量穿幫,而導演作為把關人應該及時糾正。而且在文藝作品里對任何一方進行妖魔化都不是高明的處理。”
都梁的四部作品類型不同,但主題卻不出“家國”二字。他說這和他男性作家的身份分不開,“首先我是一個男性,我肯定站在男性的視角去寫故事。而且情感愛情這些東西,在我看來是比較小的一些事情,我想表達的還是一些比較宏大的主題,比如國家和民族,或者歷史時期的思維。比如《大崩潰》寫的就是一場戰役,關乎國家和歷史的走向,《亮劍》關注的是這支軍隊的一種特質,《血色浪漫》反映的是我們50年代出生的這一批人的成長歷程。”
近期,都梁重返豫湘桂戰場的行程即將啟動。此次重返豫湘桂一是為了緬懷歷史,二是將和廣大讀者進行交流,“任何一部作品都會受到各種不同的評價,每個讀者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是板磚還是鮮花我都接著。”
(編輯:偉偉)
· | 大型實景舞臺劇《亮劍—大別山》在京首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