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成功作藝術,版畫家“幸福感”還有嗎?
版畫家的“幸福感”何在?
為了成功作藝術,享受不到創作的樂趣
哥哥的假期(版畫)1942年 古元
前段時間,中央美院版畫系副主任李帆去法國考察,發現“原來有那么多人都在用版畫創作——畢加索、米羅……我們過去常有這樣的概念,你不學版畫,你就好像無權使用版畫,所以中國現在與版畫相關的材料特別滯后。當然中國也存在一個怪現象,市場不斷地在忽悠版畫,認為現在版畫的市場到時候該火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學術研究跟市場去抗衡,簡直是用胳膊擰大腿——在版畫自身的規矩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你拿什么做標準?”
說這話時,李帆在今日美術館的馬爹利藝術講壇上,顯得有點迷茫。而在版畫家王華祥看來,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版畫創作,創作者基于對新社會建立的希望滿懷憧憬,當時的版畫面貌非常陽光,“有一種由衷的美感,那種情感就好像春天的景色一樣,每一個人、每一位藝術家的心態都非常年輕,但是這個事情慢慢就變味了,變成一種人為的東西”。他說,上世紀80年代之后,中國向全世界打開大門,主動把封閉已久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知識、潮流一股腦引進中國,大家都像一塊海綿一樣充滿了學習、求知的欲望。他覺得這個時期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看到一本好的畫冊,立刻眼睛發直;或者有你喜歡的畫家的展覽,全國人都要跑到北京、上海去,就為了看一幅畫。那時候中央美院做個展覽,就是北京的一個節日,人人都很期待,不同年齡的人都會反反復復地進去看,看很多很多遍。”而今天,我們有了很多現實的東西。
時代不同了,所有人的心態也都不同了。歲末中國美術界的版畫活動、展覽如火如荼,搞得大家都以為版畫要“火”了,但在李帆看來,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版畫從來沒有停止過活動,但都是自說自話,缺少與外界的溝通。版畫,如今仍然處于“可憐”的境地中,版畫家的“幸福感”何在?
還是得到老先生那里尋找“正能量”。去年在北京,古安村做完古元的版畫回顧展覽,引發無數媒體追訪,據她透露,記者問得最多的就是——古元在延安的時候,他的“幸福指數”高不高?“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幸福與否不是我嘴上說我幸福不幸福,而是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受。對父親來說,他當初到延安接受了那么多的新鮮事物,有那么多的內容來充實他的創作,他每天是在忘我的藝術創作中度過的,根本不會考慮‘我做完這張畫覺得幸?!€是‘獲得了人們的評價感覺幸?!@種問題。”
而中央美院版畫系教師黃洋在研究新興版畫的過程中發現,上世紀30年代中期,李樺在廣州《民國日報》的藝術副刊發表了大量關于木刻的理論論述,還有大量藝術史的信息,這其中介紹到他在廣州的第一次個展,“他開始做版畫,是因為私人的原因,當時他的妻子難產去世了,他非常寂寞、孤獨、悲痛,所以就拿起這把刻刀,夜以繼日地慢慢去刻,去排遣這種孤獨,這完全是個人化的需要”。而后魯迅給李樺的信中說,千萬不要忘記它是藝術,因為木刻是一種表達工具和手段,所以要帶動自己的感情,把你對藝術的理解放進去?!八囆g是藝術家體驗到的感情的傳遞”,托爾斯泰所言,不爽不錯的。
“有人問我,在延安的時候沒有電腦、手機、電視,魯藝的人們會不會過得很無聊?還有人問我,延安的生活那么苦,會不會覺得難以忍受?我覺得這是現在的年輕人很真實的疑問,生活在信息時代的每一個人都離不開這些東西,對電子產品有很強的依賴性,覺得離開這些東西,教學沒法做了,工作沒法做了,甚至溝通都成了障礙。我說當然不會,他們在業余時間有很多很豐富的活動,比如游泳、打排球和籃球,還有小型聯歡會,據說我父親的二胡拉得還算可以,甚至能自拉自唱,唱出具有廣東味的陜北民歌。”據古安村聽古元講的往事,魯藝還有排球比賽,古元的二傳手是很有名的,也有游泳比賽,力群先生曾經就非常不服氣地說:“我就想不通,這個古元怎么游得比我快?”……魯藝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藝術也就因情感的豐富而有了充滿生機的可能。“其實今天,當我們遇到困難,迷惑、迷茫的時候,幾乎會不約而同地去回顧他們的作品,看看來路在什么地方,他們就像一些坐標,通過他們我們可以看看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這些標準在哪里?!蓖跞A祥說。
“我認為,關鍵在于我們要解決原創的問題,我們要離開模仿才可以創造,可是離開模仿以后我們就失去了依據,很多人不敢離開依據,就好像我們恍恍惚惚走上懸崖以后,不知道前面的路在哪里,所以就會退回來?!痹谕跞A祥看來,這是很多藝術家今天感到迷茫而不再幸福的原因所在,“你必須不同于他人,不同于你縱向的以前的人,不同于你橫向的同代的人,但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所以中國的當代藝術才會非?;恼Q,會出現一大批人幾十年的創作面貌都很相像的怪現狀”。
生活環境決定了人的生存狀態,決定了藝術的面貌,這似乎是“藝術的真理”。古安村認為,古元的延安版畫之所以選了很多與婚姻、農田耕作、村政府選舉相關的內容,就是因為這是在他身邊每天發生的事情,而且他從這一個一個生活的畫面里找到了新生活的方向和希望?!八钌畹亓私庋影踩嗣?,理解了他們的所思所想,并且為他們創作作品,這也是他藝術追求的方向?!彼f,之所以我們今天再看新興木刻和延安版畫覺得那么豐滿,是因為那個時代的藝術家從生活的本體中汲取了無窮無盡的藝術能量?!拔腋赣H曾深感遺憾地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我當初不離開延安,在延安呆下去,呆到現在,我可能會做得更好”。
對照前輩,王華祥談及了自己的創作狀態:“有時候你看到結果出來的時候,其實之前的潛伏期很長,不光是藝術家,我們每個人做任何事情,你的本分不是為了成功去做,你是為了內心的需要去工作。如果你是為了成功去工作,你的生活一定如同地獄一樣,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服役,享受不到創作的樂趣?!?/p>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