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播需創新包裝
1月31日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與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聯手舉辦第三屆“歡樂春節——中國美食之夜”活動,歐式風格的子午線大樓內被大紅燈籠、中國結、蛇年吉祥物等裝點出一派濃濃的中國春節氣氛。
中華美食、藝術展覽、春節裝飾和現場表演構成蛇年華盛頓地區“歡樂春節”活動的主要內容。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廚師全體出動,聯袂呈現中國各大菜系的名菜。
今年“歡樂春節”的一大亮點,是在活動現場隆重揭幕的中國主題展覽——“錦繡擷英:中國絲綢藝術的歷史和時尚”,展出古代絲綢服飾和當代絲綢時裝62套。這是首次在北美地區集中展示中國絲綢文化,活動現場有12名當地業余模特展示24套古今絲綢服飾,美食品嘗環節中也加入了誘人的“絲路美食”。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文化處公使銜參贊李冬文告訴本報記者,子午線國際中心是美國國務院下屬的半官方性質、非黨派、非營利性公共外交機構,與中國文化機構交流頻繁,2011年,該中心與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簽署了為期五年的合作諒解備忘錄,旨在將雙方的文化交流活動經常化、機制化。本次活動的場所子午線大樓有近百年歷史,在華盛頓地區享有一定知名度,在這里舉行“歡樂春節”活動,能吸引更多的美國主流社會人士參加。
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主辦、亞洲文化傳媒集團承辦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大型文藝晚會自從2009年創立以來,已成功舉辦5次,被大家稱作“海外春晚”,在全美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2011年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辦的“四海同春”演出,邀請到曾成功參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廣州戰士雜技團,包括三位聯合國秘書長在內的6000多名中外觀眾觀看了演出;2013年,亞文集團邀請到了中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紐約時報廣場的Radio City音樂廳舉辦演唱會,兩周內6000張門票幾乎全部售出,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通過美國主流售票平臺直接售出。
亞洲文化傳媒集團蔣天龍先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要抓住春節等外國民眾關注中國文化的“黃金時間”,向美國主流社會推出高端的文化產品。蔣天龍表示,中國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觀是不可改變的,但是文化輸出的形式卻可以創新和多樣化,尤其是要順應市場變化,研究受眾群體和深入主流渠道。“許多人說現在的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受眾還是集中在華人圈子里,但我想說的是,文化輸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許多外國人到中餐館點菜,旁邊桌子的中國人點什么他們就要什么。所以,文化輸出首先影響海外的中國人,接下來就會影響外國人。中國國力的強盛和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對外國人充滿了吸引力”。
中國文化走出去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探索。隨著“四海同春”知名度的增加,亞文集團在傳播方式上做了不少改變,尤其是進入了美國的主流宣傳陣地。今年的宋祖英演唱會除了在華人的報紙網絡宣傳外,也在《紐約時報》網站、《紐約客》雜志、紐約當地的電臺等發布了系列演出廣告。蔣天龍說,這些廣告一定會對美國主流傳播媒介產生影響力。
從文化內容來看,有人喜歡看不需要言語表達的雜技,有人喜歡看充滿了深厚文化底蘊的《牡丹亭》。蔣天龍說,在美國推廣中國文化要考慮當地受眾的接受程度。如果不在包裝上創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可能會讓中國文化背景不夠深厚的外國人望而卻步。“經過探索,我們一直堅持以美國普通民眾為基礎,選精品、創品牌、培養觀眾市場。亞文集團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市場規律。中華文化走出去,不是賤賣也不是推銷,而是以精湛的藝術、高超的包裝、有效的推廣,吸引觀眾、感染觀眾。”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