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在京頒發——方增先、孫其峰、楊之光、李煥民、侯一民、詹建俊獲此榮譽
日前,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在京頒發,方增先、孫其峰、楊之光、李煥民、侯一民、詹建俊(排名以姓氏筆畫為序)獲此榮譽。六位美術家都是新中國美術的開拓者、奠基者和代表人物。 ——編 者
“中國美術獎”是由中宣部批準設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并由中國美協承辦的國家級美術最高獎,含“創作獎”、“理論評論獎”、“終身成就獎”三個子項。“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的設立,旨在表彰為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德高望重的著名美術家,每三年評選一次。
方增先
說紅書(國畫) 方增先
人物簡介 >>
男,漢族,1931年9月生,浙江蘭溪人。畢業于浙江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歷任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學院榮譽教授、上海市美協主席、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院長。
獲獎評語 >>
方增先先生是20世紀后半葉現代中國畫人物畫創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畫探索中,鍥而不舍地致力于現代水墨人物畫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成為中國畫界具有影響力的“新浙派人物畫”的奠基人與推動者。方增先先生的代表作有《粒粒皆辛苦》《說紅書》《艷陽天》《孔乙己》《母親》《閑看行路人》《舊夢》等,這些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品,風格沉雄獷放,語言渾厚蒼潤,表現人民,謳歌人民,傳達出崇高的人文追求與情懷,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方增先先生的藝術實踐,在繼承傳統藝術精華、引領中國畫革新思潮等方面碩果累累,為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繁榮和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孫其峰
一葉知秋圖(國畫) 孫其峰
人物簡介 >>
男,漢族,1920年出生,山東招遠人。畢業于國立北平藝專,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現為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獲獎評語 >>
孫其峰先生是中國現代花鳥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修養全面,在繪畫、書法、篆刻和畫論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從藝80多年來,他充分繼承了中國文人畫重“文”的優良傳統,并在藝術語言上開拓創新,成績斐然。孫其峰先生的書篆作品根植傳統,兼具創新,自成一格。他的花鳥作品,生機盎然、妙趣橫生,在藝術價值上求真求美,造詣高超,推動了現代花鳥畫的發展。他的代表作有《春江水暖》《俏不爭春》《秋江》《好鳥鳴春》《雪鷹圖》《雪垂銀梢》《蜀江泊舟》等。
孫其峰先生甘于奉獻,淡泊名利,勤儉樸素,為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創作研究培養了大量人才,為新中國美術事業和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楊之光
毛澤東同志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國畫) 楊之光
人物簡介 >>
男,漢族,1930年10月生于上海,廣東揭西人。中學時期師從著名書法家李健學習書法、篆刻。1949年入廣州藝專及南中美院,從高劍父學習中國畫。1950年入蘇州美專上海分校中國畫科學習。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接受徐悲鴻、葉淺予、董希文等老師指導,歷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長。
獲獎評語 >>
楊之光先生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國畫家,是現代新寫實人物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旅程中,創作了《一輩子第一回》《雪夜送飯》《浴日圖》《難忘的歲月》《礦山新兵》《激揚文字》《石魯像》等銘刻著鮮明時代印記的水墨人物畫作品。他努力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語言與西方繪畫的嚴謹造型相結合,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個人風格,呈現一種從現實中來又超越寫實技巧的寫生,有力推動了中國畫的現代化。他筆下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民群眾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在體現藝術創造力的同時,也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偉大變化。
楊之光先生的藝術實踐對當代中國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不斷革新的實驗精神,也成為我們時代新的文化藝術傳統。
李煥民
初踏黃金路(版畫) 李煥民
人物簡介 >>
男,漢族,1930年生,北京人。1947年入國立北平藝專學習。1948年奔赴解放區。新中國成立以后調中央美院“美干班”學習,1951年畢業。后調四川美協工作至今。一級美術師。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四川美術展覽館館長。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獲獎評語 >>
李煥民先生是新中國版畫的代表人物之一。在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滿懷著堅定的藝術理想以及對人民群眾的無限熱愛,刀筆不輟、孜孜以求,創作出大量精彩的藝術作品,特別是一批享譽全國的藏族題材美術作品,如《高原峽谷》《揚青稞》《攻讀》《拉薩街頭》《牧場》《藏族女孩》《初踏黃金路》《馴馬手》《高原之母》。這些作品屢獲殊榮,影響深遠,成為用藝術記錄藏族地區半個多世紀以來歷史巨變的不朽史詩。
李煥民先生自踏上雪域高原之日起,就將心靈與情感融入這片土地,并成為謳歌這片土地的優秀歌手。經過多年的語言錘煉和精神求索,李煥民先生把版畫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面,為創造版畫新的民族形式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作品因深刻的精神內涵和美的品質而具有長久的穿透力,成為新中國版畫藝術的一座高峰。
侯一民
內蒙古布里亞特少女(油畫) 侯一民
人物簡介 >>
男,蒙古族,1930年出生,河北高陽人。1946年入國立北平藝專,師從徐悲鴻、吳作人、艾中信等人,改習西畫。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壁畫系主任、第一副院長等職。參與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幣設計。1986年后參與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等園林創建,任總顧問。
獲獎評語 >>
侯一民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代美術家、美術教育家,是新壁畫運動的開拓者之一。侯一民先生擅長油畫、中國畫、壁畫、書法篆刻、雕塑、鑒定修復等,在多個藝術領域都有造詣和建樹。他曾參與兩套人民幣設計,參與深圳世界公園、民族游樂園等主題公園的設計和營建。他的油畫代表作品有《青年地下工作者》《劉少奇與安源礦工》《毛主席與安源礦工》《六億神州盡舜堯》《清水江畔》《跨過鴨綠江》等;壁畫有《清水江畔》《百花齊放》《五千年文化》《抗震壯歌》;中國畫有《泰山日出》《逐日圖》,作品造型嚴謹,氣勢宏大,恰如其分地將外來藝術與民族傳統、地方特色融匯貫通。
在多年的現實主義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中,侯一民先生始終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的藝術理想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身體力行、不斷進取,為新中國美術事業和美術教育事業鞠躬盡瘁,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詹建俊
狼牙山五壯士(油畫) 詹建俊
人物簡介 >>
男,滿族,1931年1月生,遼寧省蓋縣人。1953年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本科畢業,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彩墨系研究生畢業,1957年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畢業,同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現任該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顧問,及中國油畫學會主席,中國美協顧問,歐洲人文藝術科學院客座院士。
獲獎評語 >>
詹建俊先生是新中國油畫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他總有帶著嶄新思考與新穎面貌的作品奉獻給社會,許多代表作品已成為新中國油畫藝術進程的標志,如《起家》《狼牙山五壯士》《高原的歌》《旭日》《潮》《飛雪》《晴風》《綠野》《回望》。他的油畫創作經歷了從“象征寫實到抒情表現”的探索歷程,從渾然的氛境,到后來信筆流淌出來的華彩,不斷朝向表達更自由、筆力更老辣、抒發更從容的境界邁進。
詹建俊先生對中國油畫發展作出的方向性論述、在組織中國油畫學術活動中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在油畫創作、教學上豐富的實踐經驗,使他成為研究20世紀下半葉延至當代中國“油畫文化”的重要成果。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