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當下都市的時尚話題——專家研討電視劇《小兒難養》
電視劇《小兒難養》劇照
2月3日,電視劇《小兒難養》在京召開學術研討會,該劇于1月22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以來,收獲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李準、仲呈祥、尹鴻、丁亞平等數十位電視界評論家就《小兒難養》從開播以來引起的熱烈反響和高收視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專家們高度評價了該劇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稱其為當下的都市題材電視劇提供了很好的創新思路,對劇中傳達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進行了充分肯定。更重要的是,該劇首次將“家長里短”的題材拍出了一種時尚感、都市感,劇中人物的塑造都充滿個性魅力,是一部極具藝術和觀賞價值的佳作。
近年來,家庭類生活劇在熒屏“井噴”,在引起一波又一波熱議后,這類劇卻因為大量關注“婆媳”、“家斗”,一些極致、狗血過頭的“家斗”情節也有越發泛濫的趨勢。而每當電視熒屏上有一類題材獲得成功后,大家都競相模仿。一時間,為了吸引觀眾眼球,不少狗血、小三、復仇等偏離常態的極致橋段開始泛濫,家庭劇的題材似乎陷入一個尷尬的怪圈。題材同質、劇情撞車,也帶來了市場的“飽和”危險。
針對《小兒難養》熱播所帶來的影響,與會的專家、導演、編劇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導演曹盾表示當時就是想拍攝一部歡樂中帶著濃濃人情味的劇,而編劇韓天更是用“新穎時尚話題劇”概括自己改編的初衷。中國傳媒大學教務處處長張育華形容《小兒難養》是一部具有美學價值的作品,它銳氣十足的劇本,光彩照人的細節符合各個年齡層次觀眾的訴求,這也是該劇能獲得如此驕人成績的根本原因。李準表示,《小兒難養》用了非常時尚、非常青春、非常昂揚的手法拍了一個人類最古老的課題,就是人類自身的生長。現代社會人們的生存狀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特別是職場競爭加劇之后,生孩子、養孩子跟年輕人追求自己的高品質生活形成了很鮮明的矛盾。片子通過生動、真實、有味道的視角揭示了“80后”白領的生存狀態和酸甜苦辣。實際它也不經意地觸及了全人類對待自身生產面臨的課題。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表示,《小兒難養》有其深刻的社會內涵,它努力構建的其實是當代青年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人格,這比養一個小兒困難得多。會上,專家們還針對例如徐昭儀、簡艾等具有代表性、符號性的人物進行激烈的辯論。中國視協副主席歐陽常林強調,反映小人物,具有現實情感,緊貼時代話題性才是最好的、最值得發掘的題材,而導演的重要性更應該是中國電視人時刻不能忘記與忽略的。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丹彥表示,由網絡小說改編而來《小兒難養》更是傳統傳媒和新傳媒互動的良好結果,值得大家思考與學習。
專家們表示,《小兒難養》的成功也給了編劇們一種新的思考:編劇并不是只做熱門題材,也要找到話題中敏感的東西,引起大家爭論和思考。我們并不缺乏題材,關鍵是眼光和立足點。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