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歸罵、看歸看 也談《泰囧》的不囧之處
《泰囧》上映后迅速創下12億的票房,不能不說是國產片的一個奇跡;同時,《泰囧》也遭到有些人的痛貶,其激烈程度似乎不亞于對趙本山的批評,而且,形成一個罵歸罵、看歸看的有趣的文化娛樂現象,這種現象也可謂之相當罕見。筆者以為,《泰囧》確有不少缺憾,離經典、離人們的期待尚有很大距離,但分析起來,《泰囧》還是有諸多不囧之處的。
一、公路喜劇。《泰囧》的編導選擇的是公路喜劇這一電影類型。應當說,這種電影類型在表現上有長有短。從短的一面來講,其矛盾沖突不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空或社會生活環境中展開,因而這種類型對于編織合理的矛盾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心理-精神的深層內涵、形成完滿自足的劇情等有相當難度。從長處來看,既然人在囧途,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人物可以遭遇各種奇異的事物,形成冒險、探險性的經歷。這種一路走一路沖突的方式,給劇情編織又帶來很大自由。在《泰囧》中,徐朗與王寶萍水相逢、一路走來,基于這種互不了解、互不適應所造成的沖突,是很容易出笑果的;但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間的關系則難以深入展開和揭示。而且,盡管一切皆有可能,但這些事物、經歷之間的關系的合理性則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好在人們是用娛樂片的定位來看待《泰囧》的,對其沖突是否合理也就不太在意,在意的只是當下的笑點是否突出。盡管經不起深究,但因為選擇了公路喜劇這種電影類型,《泰囧》中人物的奇遇、異域的奇景仍然發揮了引人入勝的作用。
二、平民立場。編導們完全按照娛樂片的方式運作,多長時間一個冷點、多長時間一個笑點,冷點笑點的節奏、密度等等都有仔細考慮和安排,試圖讓觀眾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愉快的心情。從人物形象來看,徐朗與王寶一路搞笑,既有二人與外部(與高博、與文物販子等)的沖突,更多的是他們二人之間的沖突。他們二人,一個是事業有成而且聰明絕頂的白領男人,一個是只想做蔥油餅、開蔥油餅店的草根青年;一個只顧自己以至有些冷漠無情,一個善良真誠卻又有些憨笨無知。前者不能說很壞,后者不能說很好,其實都是俗人、常人,而不是處于兩端的、極致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毛病、優點、個性、情感、愿望等等都是常人所可能具有的,從這一點來說,他們離常人并不遠。而且,《泰囧》對于人物精神和社會環境并不做過多的表現和挖掘,使整個人物形象和社會環境都顯示出平面化的特點。至于王寶與徐朗在泰國的一番奇遇,也并不能把他們提高到奇人、英雄的高度,只能算是常人的奇遇。
三、溫情路線。王寶善良、熱情、真誠。這樣的人在充滿角逐爭斗的社會中顯然是很“二”的。他總是好心辦壞事,時常讓徐朗陷入困境、哭笑不得。比如,他把徐朗有意放在他包里的手機又不嫌麻煩地送還給徐朗,讓徐朗引走跟蹤而來的對手高博的伎倆落空;他手里捧著仙人球當生命樹來呵護,卻幾次刺痛了徐朗;在跟文物販子沖突的時候,他搶出一個手提箱,以為是徐朗的手提箱,卻遭來文物販子的追打,等等,以致徐朗認為他是自己的災星,是對手高博派來的臥底,將他趕走了之。在這些喜劇性沖突中我們可以看出的是王寶的善良、熱情和真誠。當徐朗閱讀王寶掉下的日記時,又深深被他對母親的愛所感動;當徐朗陷入困境,又是他及時趕來解救;最終,一個白領一個草根,結成了難舍難分的兄弟。而徐朗即將破裂的家庭,也在他對女兒、對妻子的愛意、悔意中得以保全,夫妻重歸于好。對他人的愛、對家庭的愛、對母親的愛,成了《泰囧》表現出的溫情主題。
四、圓滿結局。經過一番歷險、一番域外沖突,徐朗放棄了他在“油霸”開發上的主張和權利,他與高博的沖突結束。他回到家里,回到妻子女兒身邊,不再是一個只顧事業、埋頭工作的冷漠的職業白領。在徐朗的安排下,王寶的夢中情人范冰冰踏著輕快的步子、一臉笑意出場,讓王寶在驚訝中獲得愿望的滿足。這個情節看起來有些畫蛇添足,而且沒有太多的合理性,但卻能滿足人們“大團圓”的愿望,讓好心好報、好人好報的理念再一次得到實現和體現。這樣的結局,要多俗有多俗,但對于觀眾來說,看了這樣的結局就是快于心、愜于意,甚至將《泰囧》喜劇的笑推向歡慶的笑。
總之,《泰囧》作為一部用心制作出來的娛樂片,之所以得到觀眾的相當認可,與其充分考慮觀眾、主動迎合觀眾的合理創意和表現有著直接關系。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