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家錢紹武書法遭遇侵權
老松(四尺橫批) 錢紹武
林和靖詠梅好句(四尺中堂整幅) 錢紹武
書畫造假者真是嗅覺靈敏、無孔不入。作為雕塑大家的錢紹武先生善于書法,本來只是美術界圈子里的共識,比如黃苗子先生曾寫一首《鷓鴣天》評價其書法:“文彩風流老笑仙,錫山人物數今錢,雕龍練石真神力,戲海游天法自然。非醉素,非張顛,我憑我手撥心弦,當其下筆擎風雨,霹靂橫空欲破天。”苗子先生還特注詞于詩詞之間:“紹武兄生性樂觀,有笑仙之號,無錫錢氏,有聞于時者,鐘書父子之外名人甚多,紹武其一也。‘雕龍練石’指紹公以雕家兼書法名世,梁武帝謂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古人草書稱‘顛張(旭)、醉(懷)素’。紹武兄不狂不醉但知以手寫心,以氣表神而已。”
隨著“書法家”錢紹武的名頭越來越大,求墨寶的人越來越多,滋生了猖獗的贗品市場。近日一個偶然的機會,85歲高齡的錢紹武先生發現雅昌交藝網上有大量署名為錢紹武的書法作品,絕大多數為贗品,其中只有兩三幅為他所棄的廢品。因此他特致電本報記者,委托本報向外界嚴正聲明:經初步鑒別,網上所拍賣的所謂本人的藝術作品,絕大部分書法作品為水平低劣的贗品,即使有幾幅,乃是本人試驗探討之作(棄之垃圾桶內,被本人否定掉的)。至于來源是否是曾經在其身邊工作過的人員違法獲得,錢紹武先生表示還有待調查。他說,本人從未委托任何人、任何機構在網上銷售本人書法作品。因此,網上拍賣的所謂錢紹武藝術作品的真偽質量與本人毫無關系。
記者在網上調查發現,僅雅昌交藝網上就有托名“錢紹武書法”者近百幅,大多數作品藝術水平很低,可以一眼看出并非錢作,還有部分作品出現錯別字或繁簡混用等低級錯誤。更有甚者,還冒名使用“錢紹武法定繼承人”提供,欺騙讀者和消費者。對此,錢紹武先生提醒廣大藝術愛好者不要上當受騙。“法定繼承人就法律意義而言目前僅我兒子一人。”一向樂天達觀的錢先生有點哭笑不得地說,“我本人目前在世,且身心健康,對法定繼承人本人還有權隨時更變呢。”記者致電交藝網客服電話,客服表示,交藝網提供平臺服務,不保證作品真假,若對賣品有質疑,可致電相關店鋪將作品撤下。如果店鋪不予理會,可提供有效鑒定證明給客服郵箱,由交藝網再通知店鋪撤下作品。
錢紹武先生以書法為樂事的確是一生不間斷的修為,他作為中國當代雕塑界的泰斗,最喜歡和同行聊書法,在美術界早不是秘密。其實,以雕塑聞名的錢紹武與書法的緣分更早,他9歲開始習字畫畫,傳統底子從小打下。少年錢紹武在書畫啟蒙老師秦古柳的熏陶之下,自幼便成了一個書法迷。自那時開始,至今80多歲,不畫畫、不做雕塑的時間段有,但卻從未間斷過書法的習練。即使在“文革”中,他被斗得那么慘,回家還都要寫一篇字。他認為:書法藝術是認識“抽象美”的捷徑,是懂得“構成”因素的要途,是把結構、空間、線條、韻律、節奏都變成情感的基本功,是把嚴格的規則和個人的創造激情融為一體的最好訓練。
“身為中國人不會書法實在是可惜了。假如說德國人是屬于音樂的民族,什么人都會來點樂器,有所寄托。那么中國人則是屬于書法的民族,只要是個文人,高興了,不高興了,他都會寫點書法有所寄托。這是以前中國文人一個最根本的習慣,而這個習慣現在中國沒有了,到日本去了,太可惜了。”錢紹武常開玩笑說,他建議大家,書法雖然古老,卻不神秘,中華民族若能夠繼承這個傳統,有百利而無一害。特別是搞藝術的人,要想對抽象的規律進行訓練,書法是個很好的辦法,建議大家不妨一試。每天不要很多時間,只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可以了,也不要寫太多。“多看少寫是名家”,這是康有為傳下來的一個訣竅,看得多,能夠認識多、體會多,然后再掌握一定的技巧。另外,練習書法還能健身,比如神經衰弱,可以入靜。禪宗的打坐也可以入靜,但入靜是很不容易的,頭腦復雜的人就入不了靜,越想入靜他越瞎想,那么有一個辦法可以幫他解決,就是寫書法。寫字,臨一種非常好的帖,只臨帖,不思考,沉醉在一種最單純的審美感受之中,或者輕快,或者飄逸,一筆一劃地寫,半個小時完全可以達到心神歸一,放下筆然后呼呼大睡。
錢紹武樂見更多從事美術創作的人都能享受到書法的妙處和樂趣。“中國書法擁有豐富寶貴的資源,對于美術界的練習者來說,我可以保證,相信我的話,從今天開始學習修煉,若干年后,你就會成為‘書法家’,而且還是一個不壞的‘書法家’,因為是自得其樂而不是為名為利。”他笑呵呵地說。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