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大師的新年祝福
201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指揮弗朗茨·韋爾澤—莫斯特。
2013年1月1日,典雅華麗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再度成為全球音樂愛好者矚目的場所:在奧地利指揮家弗朗茨·韋爾澤—莫斯特的引領下,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其歡快、明亮、高雅、輕松、華麗的演奏,將約翰·施特勞斯家族音樂寶庫中的天籟之音奉獻給億萬聽眾,也為全球音樂愛好者送上特別的新年祝福。
美妙結合 魅力無窮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歷73年而不衰,充分證明世人對其魅力與價值的認知及珍視。這種魅力與價值來自維也納這塊獨特的音樂沃土上結出的兩顆碩果——施特勞斯家族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在充滿歡樂和希望的新年之際的美妙結合,同時也來自每年登臺的指揮大師為樂曲注入的活力。
如果說,在前45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克萊門斯·克勞斯、維利·博斯科夫斯基和洛林·馬澤爾的相繼指揮下,主要以施特勞斯家族音樂的魅力以及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高超演奏,確立了以輕松雅致的舞曲音樂迎接新年的傳統。那么,自1987年卡拉揚出現在這個舞臺上之后,它便成為最受全世界音樂愛好者關注和激動的音樂盛事之一,因為它又增加了明星般指揮大師的感召力。
業績輝煌 再度出山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人選雖然自1987年起就規定當年不與上一年重復,但也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因而,大多數應邀擔任新年音樂會的指揮家相隔一年或數年后會再度接到邀請。弗朗茨·韋爾澤—莫斯特亦如此。他首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舞臺是在2011年。這位文雅含蓄、學者風范的新一代指揮家深受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聽眾的熱愛,是繼克勞斯、克里普斯、博斯科夫斯基、卡拉揚和哈農庫特之后第六位登上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指揮臺的奧地利指揮家。
韋爾澤—莫斯特生于1960年,少年時學習小提琴,后轉學指揮。如果說1990年剛滿30歲的韋爾澤—莫斯特接替著名指揮家克勞斯·滕施泰特擔任倫敦愛樂樂團音樂總監足以引起樂壇震動,那么自1995年起他作為蘇黎世歌劇院音樂總監取得的輝煌業績更令觀眾及業界贊嘆,在他推動指揮下,這座歌劇院上演了40多部新制作的歌劇。2007年,他被奧地利政府任命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2010年9月上任。由于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家均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樂團成員,所以有人甚至戲謔地稱韋爾澤—莫斯特與愛樂樂團的同事們是“同伙”。
含蓄內斂 難掩激情
有評論認為,韋爾澤—莫斯特不屬于那種激情四溢、光彩照人、有鮮明個性和特色的指揮明星。從他執棒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表現看,與曾四度擔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指揮的意大利指揮大師里卡爾多·穆蒂有些相近,都屬特征和“噱頭”較少的人。不少指揮大師常常會在新年音樂會上有出人意料之舉:馬澤爾會像博斯科夫斯基或“圓舞曲之王”本人一樣邊拉小提琴邊指揮,還會在《打鐵波爾卡》中用手執鐵錘奮力敲擊的形象引人開懷大笑;阿巴多會讓歌聲甜美清澈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演唱《閑聊波爾卡》等樂曲;梅塔會在《快樂的列車波爾卡》中頭戴鐵路職員的帽子一臉嚴肅地走向指揮臺,令人忍俊不禁;克萊伯的指揮完全是優雅的化身;卡拉揚則賦予人們熟悉的施特勞斯作品以最深刻的內涵、最豐富的表情以及為行家贊嘆不已的“金黃色的憂郁”。相比之下,韋爾澤—莫斯特在提供那些為聽眾帶來無窮樂趣的“小噱頭”方面是較為保守的。韋爾澤—莫斯特內在的激情、對音樂的卓越理解和高超手法,連同其獨特的藝術個性和個人魅力,是需要通過音樂才能真正體會到的。
然而在201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一向嚴肅有余的韋爾澤—莫斯特卻增加了幾分幽默。在下半場返場曲目之前的最后一首樂曲——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夢幻回憶,或威尼斯狂歡節幻想曲》中,他出人意料地給樂隊音樂家們送上毛絨玩具,作為新年禮物,最后給樂團首席萊納·屈希爾先生送了一把炒勺,而屈希爾先生回贈了指揮家一頂廚師帽,韋爾澤—莫斯特將廚師帽戴在了頭上,以炒勺代替指揮棒,在樂曲結束時做了一個令人捧腹大笑的攪拌動作。
此次新年音樂會之前,韋爾澤—莫斯特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以“月亮·行星·星辰”為主題的美泉宮2010年夏夜音樂會備受好評,他激發維也納愛樂這個以演奏德奧經典音樂并以古板而著稱的樂團,在約翰·威廉斯的《星球大戰》主題曲中發出充滿震撼力的恢弘之音;而為紀念維也納愛樂創建者奧托·尼科萊而演奏的選自他的歌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合唱《明月初升》,縈回于聽者耳畔,余音裊裊。從今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曲目選擇的大膽創新方面也讓人對韋爾澤—莫斯特刮目相看,19首樂曲中竟有8首是首次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奏響。
韋爾澤—莫斯特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為新年音樂會注入的創新因素,如源頭活水,將使音樂的溪流愈發明澈。
(編輯:路濤)
· | 鄭明勛:亞洲別只培養獨奏家 |
· | 海法交響樂團邀許忠執棒4年 |
· | 指揮大師馬澤爾下月再登東藝 |
· | 李心草:用指揮棒演繹“家國夢” |
· | 馮小剛“玩票”當指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