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的光芒照進現(xiàn)實
讓歷史的光芒照進現(xiàn)實
——訪電視劇《蘇東坡》總編劇冷成金
若要推舉一位中國人普遍認可的文化偶像,蘇東坡應會當選。在很多人心中,他是樂天派、人道主義者,也是詩人、百姓的好朋友。蘇東坡的可愛,在于他的詩文筆墨,在于他的入世情懷,更在于他的性情品格。即便到了今天,蘇東坡依然具有吸引人們解讀的魅力,如他提出文風改革,堅守文人風骨。不久前播出的44集電視連續(xù)劇《蘇東坡》,便將一位當代文化視角中的蘇東坡推到觀眾面前。主創(chuàng)如何把握和展現(xiàn)他豐富傳奇的一生?我們重溫他的精神與追求的意義何在?本劇總編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冷成金給出了他的答案。
記者:作為古典文學學者撰寫電視劇《蘇東坡》劇本,如何在學術話語與影視語言之間取得平衡?
冷成金:這一點不容易。這種轉變不是說將學術內容用電視劇的藝術語言表達出來即可,電視劇要表達的是通過學術研究獲得的思想和精神,它們是影視語言的靈魂。寫《蘇東坡》不愁找不到材料,愁的是如何去粗取精,更重要的是營造戲劇沖突,最難的是避免寫成蘇東坡故事長編,避免將其庸俗化,應該塑造符合歷史真實、文化真實的蘇東坡。
記者:林語堂在《蘇東坡傳》序中寫道:“我若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如您所說,蘇軾的研究論述者眾多,這對創(chuàng)作是否構成挑戰(zhàn)?如何處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的關系?
冷成金:最大挑戰(zhàn)是蘇東坡的定位。蘇東坡具有太多身份:詩、詞、散文大家、書畫家、政治家、美食家等,其哲學著作也很有影響。到底哪個蘇東坡是真實的?蘇東坡的精神是什么?綜觀中國文化史,蘇東坡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不唯上、不唯權、不唯勢、不唯書,只唯民、唯實、唯善、唯美的“文士道精神”。這是蘇東坡的人格精神,也是電視劇最應該表現(xiàn)的。
對這部戲,處理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有很大難度,因為蘇東坡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以文風改革為例,中唐韓愈、柳宗元領導的古文運動和北宋的歐陽修、蘇東坡領導的詩文革新運動都很著名,這是歷史真實;歷史上蘇東坡沒有和太學生發(fā)生直接沖突,在電視劇中卻發(fā)生了,這是藝術真實。
記者:近年涌現(xiàn)了大量歷史題材電視劇,有些不斷追求以奇制勝、吸引眼球,遭受不少詬病。歷史劇寫作的原點和態(tài)度應該是怎樣的?
冷成金: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之一,如何對待歷史,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傳播形式,在普及歷史知識、培養(yǎng)愛國情操、建構價值觀等方面起作用。眼下一些后宮劇、戲說劇很多是戲說歷史、歪曲歷史,甚至將歷史中的污垢攪起,滿足人們的某些欲望,有人宣揚“歷史結束,游戲開始”。其實,對于我們來說,歷史遠未結束,上述的“游戲”不能開始。
歷史劇寫作的原點是尊重基本史實,態(tài)度是開掘史實的本質。從不同角度、在不同歷史階段、以不同觀點來看,同一段史實、同一個歷史人物面貌不盡相同,有時甚至大相徑庭。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我們拒絕將歷史庸俗化,也反對借古諷今。
記者:將蘇東坡搬上熒屏的現(xiàn)實意義在哪里?
冷成金:這些年我們一直提倡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但對什么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仍缺乏感性認識。蘇東坡這一藝術形象的出現(xiàn),在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人”,在政治、文化、人格精神等各個方面都鮮活地體現(xiàn)了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同時,蘇東坡體現(xiàn)出的思想精神、價值觀念、審美取向與我們今天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內在關聯(lián)。在改革精神方面,蘇東坡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在民本思想方面,其“為民”的信念貫穿一生;從文學創(chuàng)作來看,其大部分作品都是因為 “為民”的信念、在基層的磨礪和對人生的強烈關注才得以誕生的。對于今人來說,蘇東坡并不遙遠。
(編輯:路濤)
· | 首屆美術文化周刊學術邀請展舉辦 |
· | 中國文化志愿者:在海外傳遞中國夢 |
· | 讓文化改革發(fā)展成果惠及人民 |
· | 李屹:志愿服務為人民 繁榮文昌新輝煌 |
· | 全國文化志愿服務工作會議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