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大幅縮水,藝術市場揮別投機
炒作過后,是否應該回歸收藏?(漫畫) 吳之如
截至12月19日,整個大中國地區的藝術品拍賣成交額達255.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約50%——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近日給出的這一數據引起媒體的極大關注。雖然監測數據不一定能夠客觀反映藝術市場行情,但今年藝術市場大幅縮水,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對比兩大藝術品交易平臺,畫廊業顯得尤為慘淡,拍賣業還可以被認為是“進入一個調整期”。
下一步應該怎么做?12月22日,在由99藝術網主辦、北京文化資產管理委員會為指導單位、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為學術支持機構的2012第三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探討了拍賣市場的新表現和新挑戰、畫廊發展的新舉措和新策略、藝術收藏的新機遇和新問題3個主題。
拍賣市場:開拓為先 回歸收藏
“藝術品市場是寄生在宏觀經濟大背景下的一個市場,當宏觀經濟發生大變化,這個很小、很邊緣、很敏感的市場也會隨之變化?!北本┤A辰拍賣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說。具體來看宏觀經濟與藝術市場之間的關系卻是有趣的。2009年,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海外藏家紛紛出售珍貴藏品,大量海外回流珍品以及國內藝術品投資熱潮的興起,導致藝術品拍賣市場呈爆發性增長,億元拍品屢現。而2012年是一個調整年,市場從突飛猛進回歸到常態。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用“枯竭”一詞來形容藝術品資源征集困難的現狀。他認為有一個事情是拍賣業可以去做的,那就是集中精力挖掘征集來的藝術品背后的文化價值,而匡時的過云樓、南長街五十四號梁氏檔案拍賣就是很好的范例,“中國藝術品拍賣這20年是不可重復的20年,是飛速發展的20年,特別是2005年以后,資本介入導致藝術品市場出現井噴式發展,這種機遇此前沒有,以后也不會有,所以現在就步入了變革期”。
在這個變革期中,最關鍵的就是市場參與各方心態的調整。甘學軍指出,拍賣從業者不能只是追求高額的成交額、追求速度、去比數字,應該比更內在的東西;收藏家、經紀人、畫廊也需要調整心態?,F在藝術品市場的調整不是悲觀的,不是一個“末日”的調整,而是蓄勢待發的調整。藝術市場的持續發展,應該說空間比從前更具想象力,需要更多的開拓。這其中,相關法律法規、行政管理觀念和措施的變革也很重要。
談到法律法規,北京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道出了拍賣業同仁的苦悶心聲。他在微博上開玩笑說:“21號馬上到了,21號不好催你們錢,因為是‘世界末日’,22號就該催你們要錢了。”這句玩笑話的背后是拍賣業面對的一個共同問題——結算難。盡管拍賣公司也公示各種規則,但由于不是執法部門,難以實施,對買家來說也就沒有約束可言。“即使拍賣公司起訴,最終也往往是徒勞?!倍瓏鴱娦Φ溃侵粫睒s了律師行業。
面對市場冷淡,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認為這未必是壞事:“畫家、拍賣公司、藝術機構、古董店都應該提倡收藏,不能再提倡投資。拍賣公司應該以收藏的概念說服藏家、買家。去香港拍賣市場的人,行家比投資家多,收藏是主流。拍品應該回歸到藏家重視的真正價格上來?!?/p>
畫廊發展:看清自身 面向全球
2012年,對于中國畫廊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年。如果按照全國1560家畫廊、北京地區742家畫廊來看,北京畫廊協會主席程昕東認為,收益恐怕連7%都不到。
是因為拍賣業的擠壓嗎?程昕東強調,畫廊業的根本問題還在于中國的文化公共教育沒有形成、國家文化政策滯后。畫廊承載藝術傳播的使命,但在畫廊業還不夠成熟的時候,中國就迎來了資本時代。而拍賣業明確藝術品的商品屬性,會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所以,把畫廊的弱勢歸罪于拍賣業是錯誤的。
今年畫廊盈利困難,被業界討論最多的原因是稅收問題。“我們也不能老是埋怨客觀環境,還是要考慮畫廊行業自身怎么發展?!北本┢樊嬂瓤偙O金秀花談到畫廊誠信的建立以及發掘藝術家應具備的專業眼光時認為,與此二者并列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中國畫廊如何具備全球環境中的競爭力,因為當代藝術面對的是全球市場。
程昕東還在論壇上呼吁政府扶持畫廊,如通過稅收鼓勵畫廊創收,用政策調動整個社會力量共同把一級市場做大、做強。他希望畫廊所承擔的整體增值稅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分開——按照畫廊盈利部分而不是銷售作品成交價繳稅。
資深藏家:藝術市場崩盤屬無稽之談
藝術市場統計數據上的大幅縮水,在藏家看來,也未必是件壞事。資深藏家朱紹良認為,關于藝術市場的萎縮論、崩盤論純屬是無稽之談,“藝術品市場的崩盤、調整并不是實質發生,要看總量和質量,拍品總量表現出縮量,也是因為拍品質量萎縮”。
市場總是一個潮起潮落之處,有如股市一樣。藝術品價格回調之時,也是行家入市的良好時機。億元拍品,只要具有相匹配的價值,在市場上總會有它的追隨者??墒牵丶覒撝褂谑詹貑??劉益謙龍美術館的開幕,讓收藏界反思收藏應該給社會作出的貢獻。
“一個好的收藏家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可以適當調整,要注意行情弱的時候也是一個進場的好時候。我是不怕市場崩盤,只有回調才有機會再次買到好東西。市場行情永遠漲,就沒機會再去買好東西了?!辟Y深藏家馬德光說。
資深藏家顏明也分享了多年的收藏經驗:“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大家的精品和明清官窯瓷器、宮廷文玩,這是一個主旋律,也是一個永恒的題材。真正好的藝術品面世,尤其第一次面世,價格是不會下來的。”他舉例說,今年保利、嘉德香港秋拍所推出的張大千《番女掣厖圖》、齊白石《山水冊頁》都是首次面世,如果在高峰時期應該能拍出更好的價格。真正好的作品,價格是不會下來的,傳統藝術品不會受很大影響。
在論壇當天,2012第三屆中國藝術品市場高峰論壇特別設立的年度藝術品市場頒獎也揭曉,17家畫廊獲得4項年度畫廊獎項,14家拍賣公司分享了7項年度拍賣大獎,11位拍賣老總、畫廊老板、收藏家一舉奪得年度人物獎項,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位嘉賓和近300家主流媒體共同見證了此次藝術行業年度加冕。
【現場訪談】
記者:您提倡收藏的概念,但是藏家惜售已成為讓拍賣行頭疼的問題。提倡收藏,會對這個市場有影響嗎?
趙旭:收藏才是真諦。投資人可以投資很多領域,收藏藝術品只是其中的一個結果。現在藝術品市場的買家成分在改變,具有收藏意識的買家已經占到50%,盡管這部分買家群體沒有投資、投機群體的人數多,但其購買力在迅速提高。
記者:那是什么讓買家的意識發生變化呢?
趙旭:這與買家自身人文修養的提升以及藝術品的魅力有關。
記者:保利廣韻樓藏書取消整體拍賣,之前有預料嗎?
趙旭:廣韻樓藏書整體拍賣,是我們的一種想法。但估價出來后,了解到買家意愿,決定拆分拍賣。重要作品全部售出,對此,我們也很滿意,這個轉變是非常正常的。像江蘇鳳凰出版集團這樣的買家還是比較罕見的,它不會買第二套像過云樓藏書那么貴重的書,此前購買意愿也有家鄉情結。拍賣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拍賣行需要創造各種條件。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