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點評
時間:2012年12月17日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
體會自然拙樸中的筆墨情趣
虞曉勇點評馬國芬篆書團扇條幅:
馬國芬的這件作品在形式上屬于團扇條幅,字體主要取法西周金文。從單字處理以及章法安排上看,作者是花費了一定心思的,四個團扇合拼在一件作品中,也頗具有裝飾意味。但一件書法作品之所以會打動人,其根源不僅在于形式,更主要在于其筆墨情趣,這種內涵就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因此,我們評價一件作品“很耐看”或是“有東西”,即指其具有獨特的筆墨情致。從意義上說,這件團扇條幅還有進一步改進與提升的空間。
古文字書法以自然拙樸為根本,無論是筆畫或是結體,都須有自然天成的“生長”之美。例如,我們欣賞《毛公鼎》或是《散氏盤》,便會被其中的雄渾、坦蕩、奇譎等美感所感動。如果書者能夠從這些方面去加以體會,相信一定會有更高的氣格。
筆畫錯落變化 楷書韻律生動
龍開勝點評姚延嬉楷書條幅:
姚延嬉此幅楷書作品,書寫不成功。顏不顏,柳不柳,歐不歐,仿宋不像仿宋。楷書最大的標志是點畫精嚴,結體準確。顯然此幅作者書寫時間不長,還處于最最基礎階段。
不管是點畫,結體都不到位,更不用說節奏了。所有的橫畫都一個動作,斜切入筆,頓收筆,就像根火柴棍。所有結構比例不協調,潞、城、巍、峨等都是三分比例,三點水,土字旁,山字旁,都得占三分之一比例,結果四分之一比例都不到,使得這些字顯得萎縮、呆傻。上下結構的占二分之一比例的字,如蒼、穹等,把上半部分縮小,底下放得過大,使得這些字頭重腳輕,重心不穩。
書寫過程中要善于總結一些書寫規律,筆畫少的,要粗而小,筆畫多的,要細而大。什么意思呢,就是筆畫少的,把筆畫寫得粗,而所占體積要小,筆畫多的要把筆畫寫得稍細,而所占的面積要大,這樣大小錯落、粗細變化,就寫出了節奏,就有了動感,楷書也就不死板,變得生動了。
(編輯:單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