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職業演員帶來戲劇新氣象
《一個白領的自我修養——行政部之年會來了》劇照
自11月27日起,由戲逍堂推出的非職業演員組成的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掀開了北京話劇市場的新氣象,以觀眾最熟悉的職場為題材,將職場生活搬上話劇舞臺。
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打造的話劇《一個白領的自我修養——行政部之年會來了》,在北京CBD的柏拉圖劇場上演后,雖然故事情節稍顯老套過時,卻因為全部起用了非職業演員,而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戲場場爆滿,并獲得不俗的票房和關注度。
跨界營銷 互利共贏
這部話劇的主投資方為喜樂音樂文化傳媒公司(以下簡稱喜樂音樂),其出品人艾莉莎也在劇中飾演了女老板,同時在劇中使用了她近年來的音樂作品。艾莉莎說:“近幾年,音樂唱片市場逐年萎縮,音樂推廣很困難。這次與話劇的合作,正是讓音樂推廣跨向了更多領域。”喜樂音樂也是首次將音樂產業跨界話劇領域,試圖摸索出一種跨界商業模式。
艾麗莎談道:“在最初與第三職業聯盟合作時,我們就看好這個題材對白領的吸引力,同時,參演話劇也讓自己釋放,完成了我的話劇夢想,還讓觀眾接觸到了我的歌,這個效果非常難得。”
連續兩周,柏拉圖劇場的人氣不減,該劇獲得了大部分觀眾的首肯。雖然演員都是非職業的,但是他們不僅在戲中釋放了平時的工作壓力,而且還為該劇帶來了口口相傳的宣傳效應。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京城舞臺上正不斷有這樣的非職業戲劇聯盟出現,比如每年的北京大學生戲劇節上,大部分劇目就是由“票友”演出。而第三職業戲劇聯盟也正是看好這塊市場的發展空間,將愛好舞臺的觀眾培訓并幫助他們完成登臺夢想。
票房保障 現靠圈子消化
作為該戲劇聯盟的執行主席,袁子航同時身兼戲逍堂戲劇工坊負責人的身份。他說,戲逍堂目前把主要精力放在院線的經營與管理上,內容生產不算到主營業務。
今年戲逍堂組建的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正是看好京城數量龐大的話劇愛好者,招募非職業的話劇愛好者,將戲逍堂擁有自主產權的經典戲劇和新創劇目進行排演,并搬上舞臺。“首先,演員的親朋好友一定會光顧劇場,其次,一部戲可以由多個團隊同時上演,在不同劇場就能看到一部戲同時上演了。打個比方,如果說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是保利博納的話,戲逍堂就是保利院線,一個是內容提供者,一個是場地的提供方。”袁子航還透露,未來在戲逍堂劇場上演的幾部戲都將由第三職業戲劇聯盟創作。
早在2006年,戲逍堂就曾與非職業劇團——楓葉劇社合作,在人藝小劇場做過一次非職業話劇的商演,當時沒人看好這支業余團隊的演出,竟然出人意料地賣光了所有票,票價也高達60元。這次組建第三職業戲劇聯盟,從形式到運作手法都是當時楓葉劇社的延續,目前劇社的成員也大都是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白領、精英,他們在工作之外將熱情和業余時間全部用于話劇訓練。
記者觀察到,現場演出氣氛非常熱烈,目前票價雖然最低是80元,但走的是嚴格的賣票方式,幾天來的演出票房都是演員的親朋好友來“內部消化”的。
系列話劇 觀眾決定結局
戲逍堂堂主、該劇導演關皓月認為:“這部話劇針對在職場中奮斗的白領們,題材也是辦公室的故事。這些非職業戲劇領域的演員們,是真正從職場中走出來的生活演員,將職場感悟展現給觀眾,勝在真實性和共鳴。”
面對近年來市場上劇本匱乏的現象,第三職業戲劇聯盟此次將以系列劇模式來推進一批職場劇登上舞臺,此部話劇是第一季。
關皓月說:“我們不僅僅希望一部作品只是對現代城市壓力進行批判嘲諷,更多希望用輕松幽默的喜劇形式將職場上缺少人性部分拿來探討,對于企業、城市、社會我們不該只是一味抱怨,是否能從自我意識出發為群體作出些貢獻,這才是真正要宣揚的企業文化素質。此次不光想讓觀眾感受新型話劇魅力,還將在演出過程中接受觀眾的意見,對于人物的命運、故事的結局進行修改。”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