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18年后再登北京人藝舞臺
《天之驕子》18年后再登北京人藝舞臺
郭啟宏從“中年”到“老年” 濮存昕從“曹植”到“曹操”
1994年底至1995年,著名編劇郭啟宏繼《李白》之后創作的話劇《天之驕子》在首都劇場上演,并在隨后幾年里獲得曹禺戲劇文學獎、文化部文華獎、中國話劇編劇金獅獎等多個獎項。但1995年后該劇就再未演出過,它的上演場次止步于30場左右。18年后,這部塵封已久的好劇,作為北京人藝整理復排的保留劇目之一,在歲末年初建組、排練,2013年1月30日至2月15日,該劇將再次登陸首都劇場,這一次,其首輪演出即有14場的規模。
郭啟宏在12月10日該劇的建組會上感嘆,面對該劇的再次演出,他有一種滄桑之感,“自己從中年到了老年”。當年濮存昕在劇中飾演曹植,這一次他飾演曹操,在郭啟宏的記憶里,“小濮演這個戲時風華正茂”。
這部戲當年由蘇民導演,這次導演唐燁也加入進來,新老兩代導演聯合執導。除濮存昕外,演員陣容也是全新的。劉輝飾演曹植,鄒健飾演曹丕,龔麗君飾演曹操的妻子卞氏,除了這些實力派中生代演員,孫琳、原雨等年輕演員也加盟該劇。18年前排這個戲時,蘇民就看準這是部好戲。“曹植七步成詩這個題材大家都很熟悉,但該劇不只寫曹植。誰是天之驕子?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天之驕子,這三個人在歷史上都有各自的人生定位。”他說,“曹操是一代梟雄,曹丕寫過《典論·論文》,這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曹植則是一代大詩人。”
“桃花紅梨花白,誰說花開只有一種顏色?”這是《天之驕子》的最后一句臺詞。蘇民認為它道出了該劇的主題,即人的定位問題。“人的一輩子是各式各樣的。三曹都是建安時代的杰出人才。所以這句話是這部戲的一個非常漂亮的耐人深思的結尾。”“《天之驕子》夠演員認認真真演個幾十年的。”他說。
《天之驕子》的舞美設計被蘇民稱為“前所未有的”。舞臺上有包括司母戊鼎在內的3個不動的形象,還有6塊活動的布景,跟隨演員的表演,它們可以在舞臺上轉動,在蘇民看來,這使得整個舞美“既有現代意識又有豐富內涵”。他對舞臺調度的構思“都是基于這3個不動的和6個動的形象構成的舞美設計”。
兩度出演該劇,濮存昕說《天之驕子》是北京人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劇目,而郭啟宏寫的劇本也可以稱為美文,“好的劇本有,但能是美文的劇本不多”。所以導演特別重視臺詞,這部戲的表演,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把美文一樣的臺詞傳遞到觀眾心里”。他認為這樣的美文對演員也是一種養育。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