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眾的大親情觀—評《咱們是親人》
《咱們是親人》劇照
近日,從剛剛閉幕的第八屆中美電影節上傳來喜訊,影片《咱們是親人》榮獲優秀鄉村電影獎及金天使獎最佳男演員獎(何政軍)兩項大獎。
由河北電影制片廠、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出品的迎接黨的十八大重點國產影片《咱們是親人》,取材于受中組部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黨的十八大代表、河北灤平縣周臺子村黨支部書記范振喜,講述范振喜退伍回鄉后被村民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把“一窮二亂三散”的周臺子村,一步步建設為現代化新農村,帶領全村人走上小有所養、老有所依、共同富裕的道路的故事。作為一部典型的英模傳記片,本片在人物塑造上,突破了以往英模傳記片的困境和套路,通過敘事、情感、多角色側面烘托的方式,較為豐富立體地塑造了傳主,將老題材拍出了新意。
英模傳記電影難度之一在于觀眾對于英模只了解其人事跡,不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需要影片塑造一個觀眾能夠認可的、真實的、有人格、有人性的形象,就需要影片將傳主的行為背后的動機、心理過程、情感變化等描述得真實可信。
本片的情感線索并沒有集中在傳主的自述上,沒有為了塑造人物就單純去寫他的情感,而是通過村民及家人對其感情的發展變化,烘托出了范振喜的“心系群眾”的“大親情觀”,從側面把范振喜的情感世界表現得非常立體豐富。家人對于范振喜來說是血親,村民對于村支書來說是群眾,那么對于范振喜來說,究竟是家人親,還是群眾親呢?這兩條感情線的進展不僅回答了這個問題,還很好地烘托出電影的片名《咱們是親人》。
第一、村民的感情變化線。一條線是村民對范振喜的信任、愛戴。如金大爺這個角色代表的村民。金大爺說:“范振喜,有了你我就不指著兒子了,你比親兒子還親啊?!狈墩裣不疾〉南⒈淮迕竦弥?,村民主動在他家門口聚集,給他捐款拿去治病。范振喜手術時村民自發去醫院熬夜陪同看望。這些細節無一不反映村民對支書的愛。另一條線是村民對范振喜從懷疑、排斥、沖突發展到理解、信任、尊敬、支持。大雨沖擊下小學塌了,范振喜說要重建新學校,卻受到村民懷疑和指責。后來新學校蓋起來,之前指責他的兩個村民不禁敬佩“這事兒還真讓范振喜辦成了”。
第二、家人的感情變化線。以家人中的重要角色“二哥”為例。范振喜去找二哥,要把二哥的礦收回村里承包。二哥憤怒地問他“到底誰是你的親人”。二哥氣得不再認范振喜這個兄弟,然而在范振喜重病時,曾經發誓一輩子不再認他的二哥,為他捐獻了骨髓。二哥雖然還恨這個兄弟,但卻不恨這個支書。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描寫的是二哥的情感變化,然而卻一直反射出范振喜的思想斗爭、內心矛盾掙扎以及決意“舍小家為大家”的堅決。
影片除了主要的敘事線索之外,還安排了很多小的事件,來配合展現人物的性格和人性特點。在影片的開頭,是一段對周臺子村村民的采訪,通過村民口中的敘述,引發了觀影者的好奇:村民口中所述的這一位究竟是誰呢?此場景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增添了影片的角度,為更好地展現人物做好了準備。此外,范振喜在大火中不顧危險救出戰友,退伍的時候領導對其的肯定,范振喜送金大爺的老伴去衛生院并自己掏腰包給了藥費等事例,就反映出此人是一個吃苦肯干、堅韌抗壓、心系戰友、關心鄉親的人。
《咱們是親人》一片,通過以沖突敘事呈現人物主要事跡,以雙重情感線索展現人物的情感世界,以小事件多方面豐富人物性格,避免了英模傳記電影在人物塑造上常見的問題,生動、生活地刻畫了一個情系家鄉,心系百姓,視百姓為親人的村支書的形象,成為此類型影片的代表之一。
(編輯:偉偉)
· | 2012年華影公司國產影片獲獎28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