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汀斯基的人造風景
七里港造船廠,溫州,2005年
雞肉加工廠工人們等距離地站在他們所專注的裝滿雞塊的紅色托盤前,吉林,2005年
工廠集體宿舍外整齊掛晾的工服,東莞,2005年
一組關于工業景觀的大幅攝影作品正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展出,拍攝者是2005年TED攝影大獎的獲得者、加拿大最負盛名的攝影家之一愛德華·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他運用大畫幅相機進行拍攝,作品以真實的工業場景為主題。在拍攝的過程中,他不僅抓住了在社會巨大變革過程中這些工廠極具震懾力的場景,同時又捕捉到其中的細微之處。他的作品通過突出建筑、工業和自然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來引起人們對環境的關注。
2005年,愛德華·伯汀斯基第一次來到中國,中國的三峽大壩、煤礦、煉鋼廠、造船廠、回收站和壯觀的制造車間等工業廠區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用獨特的視角記錄下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發展和中國的生活,他的作品中這些看似冷漠的工業廠區散發出一種怪異卻獨特的美麗。他的大幅彩色相片表達了人類不斷延伸的足跡和物質上我們對這個星球表面的重塑。如果用一個詞匯去描繪愛德華·伯汀斯基的工作,大概會是法語的“Jolie-laide”,即地景傷疤。
愛德華·伯汀斯基在紀錄片《人造風景》中這樣說道:“你會想象一些中國的工廠仍然處在比較保守的運營中,像個舊車輪一樣運轉,但當你身處其中時,你會發現這里有最前沿的科技,感嘆工業經濟的飛躍。中國大大小小的工廠可以說不計其數,我的照片僅僅展示了冰山一角。有意思的是,很多中國工廠里都有來自歐洲、北美、日本的技術與設備。外國商家將設備出口到中國,再從中國買回用這些設備生產的產品。日本在發展工業時的策略是成為汽車與電子產品行業的巨頭,但中國沒有類似的策略,只要創造產值,什么領域都可以。全世界90%的圣誕節用品都是‘中國制造’,但是中國人卻不是基督徒。一些站在流水線前專注工作的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正在生產的東西用來做什么。也許靜態的攝影作品更適合展現這樣的場景,它們和你看動態影片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動態的圖像讓你感受到強烈的情感,卻不能讓你記住細節,但是靜止的圖像用其特別的方式將我們固定在觀看圖片時的潛意識中——我們一看到它,便要完成它。”
愛德華·伯汀斯基1955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圣凱瑟琳,畢業于多倫多瑞爾森工業大學并獲得攝影藝術專業的學士學位。他的作品被美國、歐洲和亞洲等世界各大博物館展出并收藏,包括加拿大國家藝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古根海姆博物館等。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