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 綻放柏林——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在德國柏林開幕
由中國美協、榮寶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于11月20日晚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隆重開幕,共展出劉大為、吳長江、杜滋齡等40位中國當代美術名家以中國西部少數民族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40幅精品力作。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平、柏林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陳建陽等兩百余位中德嘉賓及媒體記者出席了開幕式。
為紀念中德兩國建交40周年,我國政府今年在德國隆重舉辦以“近觀中國”為主題的“中國文化年”系列活動。這是自中德建交以來我國在德國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規(guī)格最高的文化活動,通過包括美術展覽在內的多種藝術形式向德國民眾介紹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成果,促進雙方文化機構的長期合作,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與友誼。本次展覽也是中國美協自2009年作為法蘭克福書展主賓國代表在德國成功舉辦美術展覽后,再次踏上德國這片友好祥和的土地,奉上“中國味道”的視覺盛筵。
此次展覽,中國美協精心遴選了包括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等多個門類在內的40件作品,以契合中德建交40周年的紀念意義。作品主題聚焦在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及當代社會題材,是出于中國美術對外傳播的特殊用意。中國西部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人文歷史積淀厚重且豐滿。以西藏、新疆、青海、甘肅、云南、貴州等地為代表的西部大地,不僅有亙古不變的雪域圣山、戈壁綠洲和廣袤草原,還有曾經輝煌的樓蘭遺址、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那里濃郁的民族風情、開放的社會姿態(tài)和博大的文化胸懷,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氣派。展覽大跨度、多視角地展示了當代中國美術家對西部題材的探索、研究和思考,主題生動、風格多樣、思想深刻。一方面反映出中國當代美術家在把握形式感、時代性之上追求藝術語言的純粹性和積極探索多種表達方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中國當代美術家在不斷挖掘和表現當下中國社會的各類圖景,尤其是西部少數民族題材的表現力;同時在對待東西方文化融合方面也更顯包容和理智,使傳統西部民族題材在當代社會語境中充分在場,歷久而彌新。因此,展覽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尋根”的意義,探尋中國民族文化精神之根,具備明確的精神指向和文化價值,為德國民眾了解中國、了解中國西部提供了直觀且形象的藝術參照。
劉大為介紹了展覽的概況。他提到,中國當代美術家十分重視傳統精神的回歸,將繼承和發(fā)揚本民族傳統與探究國外美術思潮和最新動向并舉,使中國美術呈現出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經典與流行相融共生的多元態(tài)勢。展覽即是對這種探索的嘗試和實踐。此次展覽所依托的“中國美術世界行”系列活動,是中國美協在積極開展國際美術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涉外品牌項目。項目確立兩年多來,已在7個國家20余座城市舉辦了中國美術作品展,足跡橫跨歐亞大陸。在實施過程中,中國美協與歐洲國家主動建立并始終保持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法國、德國、奧地利、瑞士、意大利、葡萄牙等國都曾與中國美協共同舉辦美術展覽。中國美協將以此次柏林展為契機,努力擴大同德國文化藝術界的友好往來,提升中德美術交往的廣度與深度,增進兩國美術家和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友誼,夯實中德友好基礎,從而為中德美術交流續(xù)寫濃墨重彩的篇章,將中國美術推向世界。
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12月2日。
(編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