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世界第一”的中國電視劇
上圖依次為電視劇《我叫王土地》、《中國地》、《永不磨滅的番號》、《奢香夫人》的劇照。
閱讀提要
第二十六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花落各家,有關中國電視劇現狀與未來的話題備受關注。如今,電視劇已經成為大部分中國觀眾的首選文化娛樂方式,此屆金鷹獎以168部參評作品的空前規模,顯示了當下中國電視劇強大的生產力,而在此背后,人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制作與文化品質俱佳的電視劇,能有更多的國產電視劇走出國門。
邁入“而立之年”,中國電視劇已摘得三個“世界第一”的桂冠:電視劇年產量世界第一、電視劇年播出量世界第一、電視劇觀眾總量世界第一。
據國家廣電總局年度統計資料,2007年中國生產電視劇529部14670集,2008年502部14498集,2009年402部12910集,2010年436部14685集,2011年469部14942集。不論是創作熱情還是生產規模,中國已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電視劇生產第一大國。
然而,急遽繁榮背后的另一組數字卻不容樂觀。根據《收視中國》調查顯示,2011年,城市人均每日收視時長為166分鐘,近10年來首次降至170分鐘以下;觀眾收視量萎縮;一些觀眾選擇遠離電視屏幕?!皰仐夒娨暋?,成為一家新聞周刊的封面報道。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穩定發展之后,電視劇的生產熱情和收視需求首次出現背離。
塑造中國文化品格
168部參評作品背后,蘊含著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強大文化建構力
拋棄還是癡迷?這是一個問題。
“中國人會拋棄電視嗎?”中國電視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顯反問。顯然他并不相信這個預言。隨著新媒體的突起,傳統觀看電視的方式會有所動搖,過去人們看電視的“標配”往往是客廳、電視機和沙發,如今電腦或手機已成為電視節目新的收視終端。電視劇類型的多樣化發展,使得一家人守著一臺電視機、共賞一部電視劇,轉化為分眾狀態下的收看模式。
以前不久揭曉的第二十六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電視劇門類為例,本屆金鷹獎電視劇評選共收到參評作品168部,是歷屆評選中數量最多的一屆,從中不難看到中國電視劇的發展規模。
“電視劇作為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是人類社會精神藝術化的顯性表現。一部電視劇發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社會思想的變遷史,它在我們的思想文化建設中作用巨大?!睆堬@說,“我想未來十年以內,電視劇還是最有影響力的文藝樣式之一。”
在張顯看來,電視劇在塑造中國文化品格中有三方面的作用:構建中國特色的和諧文化,傳承民族文化、規范社會倫理道德,促進文化產業高速發展。中國是電視劇受眾最多的國家,通過電視劇傳達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對于和諧社會的思想構建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近年熱播的《媳婦的美好時代》、《老大的幸福》、《幸福來敲門》、《家有兒女》等反映和諧社會、和諧家庭的電視劇都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電視劇作為生產思想與意義的文藝作品,同時傳遞出民族精神和道德觀念。像電視劇《任長霞》、《黨員二愣媽》、《戈壁母親》等,將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借由普通的人物形象,積極傳達給普通觀眾,對塑造中國社會的健康心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電視劇是電視節目類型中最早進行制播分離的節目類型,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產業化模式最完整的節目類型。每年10000多集的產量和巨大的交易量激發了電視產業的生機,使得電視劇產業當仁不讓成為文化產業中的生力軍。
30年來,電視劇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渴望》、《北京人在紐約》到《中國地》、《北方漢子》、《永不磨滅的番號》、《我叫王土地》、《甄嬛傳》,中國電視劇成為反映和觀察中國社會、中國生活、中國文化的窗口?!懊總€階段都會出現新的電視劇熱點,它們強大的文化建構力,靠近觸摸中國現實,以‘說書人’的方式縫合著歷史?!北本┐髮W教授戴錦華說。
“電視劇與傳統藝術的區別還在于,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貼得更近?!睆堬@相信,“中國人不會拋棄電視。好的電視節目、好的電視劇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這個市場就是中國電視發展最深厚、最扎實的基礎。”
傳播中國國際影響力
“文化折扣”仍是阻礙西方認知中國的最大障礙
中國電視劇迎來了迅猛繁榮的發展勢頭,在國際文化舞臺也嶄露頭角。據不完全統計,中國電視劇版權已經銷往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電視劇的播出已經覆蓋上百個國家?!斑@些年來,具有經典意義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在國外頗受歡迎,《三國演義》走進了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西游記》走得更遠,甚至走進了非洲?!敝袊娨暭覅f會主席趙化勇說。
然而,基于東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中國電視劇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還相當有限?!氨M管我們很著急也一直在努力,但是中國電視劇的主要購買方還主要是東南亞和北美的華人電視臺,要進入歐美國家的主流電視臺仍然困難?!庇?0年中國電視劇海外推廣經歷的中國電視總公司節目代理部副總經理程春麗說。
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看來,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面臨兩大障礙:一是文化障礙,外國人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否感興趣;二是語言障礙,是否有人以恰當方式翻譯給國外觀眾。
“電視劇和電影一樣,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擔負著重要的文化使命,在對外傳播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文化習慣的適應問題。同樣一個故事,你這樣講,他不接受,那樣講,他就接受了,事情很簡單,道理卻不簡單。學會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講好故事,非常重要。”趙化勇說。
如何講好故事?中國電視劇應表達什么樣的價值觀?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有關電視劇的論壇上,導演康洪雷發出同樣的疑問:我們在流行歷史題材電視劇里常??吹竭@樣的橋段,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腰懸三尺寶劍,動輒怒劍出鞘、人頭落地?!吧嚾幌?,劇中人卻毫無惻隱之心,殘暴、復仇、殺戮、權謀,難道這是我們要傳達的主流價值觀嗎?難道中國五千年文化就從陰謀中走來?這顯然是一種誤讀。”
學界有觀點認為,“文化折扣”是阻礙西方觀眾認知中國文化的最大障礙。在全球化、現代化、信息化浪潮中,中國電視劇產業無論從觀念還是產業鏈來看,還處于相對低端、相對保守的階段。張顯提出,中國電視劇提高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必須在現實題材創作上下功夫?!巴瑯邮羌彝惱韯?,為什么韓劇就能收到很好的國際傳播效果?那是因為他們在家庭劇中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價值和民族傳統,將民族精神、國家形象最好的一面充分展示出來。這樣的展示具有穿透力,也容易打動人心?!彼J為,只有做好、做強自己的民族文化,學習和借鑒國際流行手法和表達觀念,同時展現人類情感和世界倫理的共性,中國電視劇才能真正地走出去。
程春麗也提出中國電視劇走出去應借鑒日本、韓國等電視劇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绊n國電視劇要進入匈牙利、捷克、俄羅斯以及南美一些國家的時候,也遭遇了困難。他們就通過企業做廣告的方式,讓廣告‘帶’上電視劇,免費送給這些國家的電視臺播放,這樣廣告做出去了,節目也帶出去了,效果非常好。”
電視劇產業需要文化自覺
必須警惕“解構至上”的文化心理和創作傾向
我們不難發現,幾乎一夜之間,中國電視劇突然變成了一塊完整表達當下社會生活的最大“屏幕”。上海大學教授王曉明就認為,當下的“電視劇熱”蘊含著相當復雜的內涵。電視劇承載的無疑就是我們正在行進的生活,是今天中國的聚焦點,各種思想、各種力量、各種視線都聚焦到這里,包括資本、內容、表達和技術。
“我理解,電視劇的內核應當是文化的,它的包裝應當是娛樂的,要把核心價值觀、人生觀包上一個娛樂的外殼,把它送給觀眾,這個工作并不簡單。”趙化勇說,“我們一年生產1萬多集電視劇,能夠播出的也就是一半左右。其中大概只有20%是能賺錢的,還有相當數量的電視劇根本就不能播出。很多觀眾會詫異,為什么電視劇不能播出卻還在生產?這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傮w來看,我們的電視劇生產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精品力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塑造,靠的是具有思想內涵的文化樣式,在這種意義上,我保守地認為,電視劇與文學等門類比較起來,仍相形見絀?!币灿袑W者認為,作為大眾文化樣式的電視劇,尋求的是一個最大公約數,這意味著相互的制約,也意味著相互的責任,在深刻性、批判性、百姓認同、資本運作之間達成平衡,考驗著我們的電視劇創作者和生產者。
“從屬性來看,電視劇本身有文化屬性和商業屬性。我們一直追求的是雙結合,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藝術創作和商業效益都是一個電視劇策劃時要考慮到的。只顧任何一面而忽視另一面都會造成電視劇生產的浪費。在此,我們尤其需要警惕‘解構至上’的文化心理和創作傾向?!睆堬@說,“如果電視劇只是普通地表現家長里短,沒有更厚重更深刻的表達,很難說它有文化影響。還是那句老話,電視劇要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只有多出電視劇精品,才能夠使得電視劇文化更‘文化’,才能對社會、對各個階層的人產生影響,那時,電視劇文化的使命意義就更大?!?/p>
(編輯:偉偉)
· | 中國電視劇制作 產業協會在京成立 |
· | 廣電總局副局長:文化強國目標實現關鍵在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