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風楚韻涌動文化潮——文化惠民的“湖北答卷”
南水北調的源頭,湖北十堰市鄖縣偏遠農村,女副鎮長尹思媛走進娘家,勸說親人離開故土,移民外遷。幾經周折,娘家人面朝故鄉,揮手告別……濃濃的鄉情中,一泓清水流向北京。
10月15日,首屆湖北藝術節上,鄖陽二棚子戲《我的漢水家園》,登上省城劇場舞臺。臺下座無虛席,掌聲雷動。家國情懷、兒女情長的戲劇沖突,強烈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名觀眾。“看到農民藝術團能走上這樣的舞臺,我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武漢市青菱鄉農民藝術團團長童愛武說。
9月29日至10月25日,湖北藝術節期間,類似“二棚子”的演出有50余場次,演職人員達3000多人,文化福音惠及全省萬余名群眾。
但這些,只是荊楚大地文化惠民的一朵浪花。近年來,湖北用文化浸潤荊楚大地,通過實施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6000萬荊楚兒女,用智慧和力量書寫著當代文化發展傳奇,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惠民“湖北答卷”。
文化與藝術彰顯魅力
魅力,來自鄉土文化的藝術再現。
9月24日晚,從第十二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頒獎晚會現場傳來喜訊:宜昌市原創歌曲《巴土戀歌》喜獲本屆“五個一工程”獎。
“高山抱著日頭在云天訴說,漁舟舉著白帆在江上漂泊,山歌挽著歲月在山路蜿蜒,男人纏著女人在坡上生活……”《巴土戀歌》中土家族聚居帶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絢麗的人文風情,唱出了巴人后裔——土家族人和諧安康、樂觀豁達的生存狀態,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以及熱愛生活、眷戀鄉土的民族情懷。
近幾年,“湖北造”閃耀藝術界。請看熒屏上,《南下,南下》、《洪湖赤衛隊》、《國門英雄》等電視劇登上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大漢口》、《圣天門口》、《辛亥革命》、《忠誠與背叛》等一大批鄂產電影和動漫精品先后與觀眾見面。
文學林中,方方、池莉等“文學鄂軍”備受矚目;舞臺上,《信仰》、《建安軼事》、《水上燈》、《辛亥人家》、《信義兄弟》、《李時珍》等劇目廣受好評,多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
湖北的文化魅力,正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向海內外展現。
繼成功承辦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第八屆全國舞蹈比賽后,湖北省承辦了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第22屆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以及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首屆湖北藝術節等多項大型文藝活動。
湖北不僅創作出的文藝精品多了,走近劇院親身體會和欣賞戲劇的觀眾也多了。近年來,湖北省通過開展“政府買單,群眾看戲”、“文化惠民,免費看戲”、“送戲下鄉”等活動,用最好的院團、最好的演員、最好的劇場,演出精品、經典劇目,邀請廣大人民群眾免費看戲,極大地豐富了農民、進城務工人群、殘障人士、未成年人、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的業余生活。
(編輯:偉偉)